[发明专利]用于监测消防系统内消防泵电机的电源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5131.5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7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道格拉斯·A·斯蒂芬斯;哈兰·A·罗森塔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斯科动力科技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F04B49/06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玉锁;张浴月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监测 消防系统 消防泵 电机 电源 方法 系统 | ||
提供了用于操作消防泵控制器的方法及系统。示例方法包括:促使经由消防系统中的消防泵控制器耦接至电动电机驱动的水泵的电源为该水泵提供动力,并通过测量电机负载情况下电源输出的电压和/或电流来监测电机起动时间段期间电源的性能。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提供可视化指示,例如电机起动时间段期间电机电源电压和/或电流的轨迹或起动特征,以用于观察目的或者对电机电源和传动系(power train)性能问题进行故障检修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监测消防系统内消防泵电机的电源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洒水系统安装在建筑物中以减少由于火灾造成的毁坏。消防系统可以包括洒水系统和/或竖管系统。洒水系统是向连接有多个喷洒灭火器的配水管道系统提供足够压力和流量的主动(active)消防措施。一旦洒水器周围的环境温度达到单个洒水喷头的设计激活温度,则能够触发每一个喷头闭合的洒水器。在标准的湿管洒水系统中,当达到预定热等级(heat level)时,独立地激活每一个洒水器。为此,运行的洒水器的数目仅限于火灾附近的那些,进而使得起火点上方的可用水压最大化。竖管系统是另一种类型的消防措施,其由安装在多层建筑内认真规划的位置处的竖向管道网组成。例如,该竖向管道可以将大量的水传送至该建筑的任何一层以供给消防员的水带线(hose line)。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消防泵装置100的框图。消防泵装置100包括由电动电机驱动的电动电机驱动消防泵102。该电动电机驱动消防泵102进一步连接至水源104。水源104在一压力下向消防系统106提供水流。通常,当水源不能提供足够的压力来满足消防系统的液压设计要求时,就需要消防泵。这经常在高的建筑物中(例如在高层建筑中)发生,或在需要消防系统106中相对高的末端压力(terminal pressure)以提供大量水的建筑物中(例如,在储藏仓库中)发生。因而,可以安装消防泵102来增强水源供水线压力并维持系统压力以满足消防系统106的压力和流量要求。
当消防系统106中的压力降低至低于某一预定起动压力时,电动电机驱动消防泵102在电动电机的运行下起动。提供了压力感测线118,该压力感测线118允许消防泵控制器110监测系统压力。例如,当一个或多个喷洒灭火器暴露于高于它们设计温度的热量中并打开从而释放水时,消防系统106中的压力可能显著降低。或者,可以由消防员打开至竖管系统的消防水带线连接,这使得消防系统106中的压力降低。在一个示例中,该消防泵的额定值可以是在3到3500马力(HP)之间。
消防泵装置100还包括电动电机驱动稳压泵,该稳压泵也被称作补给泵或管道补压泵(jockey pump)108。可操作地耦接至电动电机的管道补压泵108旨在维持消防系统106内的压力,使得电动电机不需要一直运转,进而消防泵102也不需要一直运转。提供了压力感测线120,该压力感测线120允许管道补压泵控制器108监测系统压力。例如,管道补压泵108人为地将压力维持在高的水平,使得单个喷洒灭火器的运行将促使压力降低,而该压力降低将被消防泵控制器110感测到,这会促使消防泵102起动。在一些示例中,管道补压泵108的额定值可以是在1/4到100HP之间。
在一个示例中,管道补压泵108对于系统内的正常泄露(例如阀门上的填充物、接头处的渗漏、消防栓处的泄露等)以及水源104的水的无意使用而提供补给水压。当消防泵102起动时,可以向建筑物的报警系统发送信号以触发火警。消防泵102的有害运行(以及电动电机操作消防泵102)可能最终导致消防队介入并可能增加消防泵102的磨损。因而,通常希望减少和/或避免消防泵102进行任何有害的或非计划中的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斯科动力科技公司,未经阿斯科动力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51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