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衬里混凝土风道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5324.0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6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贺卫兵;魏权宗;黄权;陈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04 | 分类号: | E04F1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衬里 混凝土 风道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金属衬里混凝土风道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带不锈钢衬里的混凝土风道是EPR核电站核岛的特殊结构之一,该风道由混凝土底板、墙体、顶板和不锈钢衬里及角钢加劲肋等组成。水平风道的典型样式为“悬挂”于楼板底部或“扣”在楼板下方与墙体的阴角处,竖向风道一般为独立小房间。
长期以来,混凝土风道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即将风道衬里与主体浇筑模板固定后,一次浇筑。实践表明,上述现有混凝土风道的施工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截面尺寸较小的风道难以构筑浇筑构件,浇筑质量不易保证,且内表面难以进行油漆等表面处理。
2)必须按照由下至上的常规施工顺序进行,有风道墙体靠风道内侧的模板难以支设、拆除,影响施工进度。
3)风道顶板(即结构主体楼板)按常规施工顺序进行时,不仅其底模很难支设、拆除,底部浇筑质量缺陷也极难修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保证施工质量、且节省工期的金属衬里混凝土风道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金属衬里混凝土风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构筑包括墙体、楼板在内的建筑主体浇筑构件(钢筋、浇筑模板)时,以预定间隔固定预留管道,使主体浇筑完成后形成沿风道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穿过主体通往风道壁的灌浆通孔;
第二步、待主体浇筑并固化后,将管状金属衬里固定在设定位置,并在金属衬里与已浇筑混凝土主体接触面的缝隙之间灌注混凝土浆;
第三步、在金属衬里外绑扎风道壁钢筋,并支设风道壁浇筑模板;
第四步、通过灌浆通孔灌浆,直至风道壁充满混凝土;
第五步、待风道壁混凝土固化后,拆去浇筑模板。
本发明打破了又下至上的施工常规,先构筑主体,再浇筑风道,施工效率高、质量有保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后,金属衬里不仅使得风道内表面光整,而且在浇筑时自然作为内模,十分合理。而在先构筑的主体基础上绑扎钢筋、支设外部模板均十分方便,施工后模板的拆除也非常容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扣式风道施工示意图。
图2的a和b是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挂式风道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一种核电站核岛的扣式风道,风道的不锈钢衬里板厚5mm,长度方向间隔0.4-0.5m外箍L40×4或L25×3的角钢加劲肋。风道混凝土壁厚度为0.15m-0.2m。施工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构筑包括垂直墙体1-2、水平楼板1-1在内的建筑主体浇筑构件——绑扎钢筋、支设浇筑模板时,以预定间隔1-1.2m固定直径150mm的PVC预留管道,使主体浇筑完成后形成沿风道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穿过主体通往风道壁的灌浆通孔,具体而言,墙体1-2形成通往风道底壁4-2的下倾灌浆通孔2-2,楼板1-1上形成通往风道侧壁4-1的垂向灌浆通孔2-1;
第二步、待主体浇筑并固化后,将矩形截面的管状不锈钢衬里3固定在紧贴墙体1-2侧面以及楼板1-1下表面的设定位置,并在不锈钢衬里3与已浇筑混凝土主体接触面的缝隙之间用压缩喷射装置灌注混凝土浆;
第三步、在不锈钢衬里3外绑扎风道壁钢筋,并支设风道壁浇筑模板;
第四步、先通过下倾灌浆通孔2-2向风道底壁4-2灌浆,再通过垂向灌浆通孔2-1向风道侧壁4-1灌浆,直至风道壁充满混凝土;
第五步、待风道壁混凝土固化后,拆去浇筑模板,从而形成分别以墙体1-2和风道侧壁4-1为两侧壁、分别以楼板1-1和风道底壁4-2为顶板和底板的扣式风道。
实践表明,本实施例的不锈钢衬里及其外侧的角钢加劲肋可以承受混凝土浇筑时的压力(对于风道宽度过大时,浇筑前宜在衬里跨中位置设置易于拆出的辅助支撑。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如图2的a、b所示,为一种挂式风道,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该风道具有两侧壁和底壁,呈“挂”于楼板下表面的状态,其施工具有步骤如下:
第一步、构筑支撑在墙体的楼板1-1的建筑主体浇筑构件——钢筋、浇筑模板时,以预定间隔1-1.2m固定两排直径150mm(±20)的PVC预留管道,使主体浇筑完成后形成沿风道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分别穿过主体通往风道两侧壁4-1的两排垂向灌浆通孔2-1’和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53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