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人体通信信道的纠错编解码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6302.6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3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聂泽东;戴荣新;胡必祥;陈弘;罗德军;段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B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人体 通信 信道 纠错 解码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应用于人体通信信道的纠错编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对输入数据流进行BCH编码;
对经过BCH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插入同步状态字处理;
对经过插入同步状态字处理后的数据流进行随机分组交织编码;
对经过随机分组交织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调制;
将经过调制后的数据流通过人体通信信道传输;
接收由人体通信信道传输的数据流并进行解调;
检测经过解调后的数据流的同步状态字;
对经过同步状态字检测处理后的数据流进行解交织;
对经过解交织后的数据流进行BCH解码并输出;
在所述对输入数据流进行BCH编码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输入数据流并将输入数据流存储于缓存器以便从缓存器获取输入数据流进行BCH编码;
所述BCH解码采用对普通求解错误多项式BM算法进行优化后的riBM算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人体通信信道的纠错编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输入数据流进行BCH编码的步骤中,采用并行同步编码方式对输入数据进行编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人体通信信道的纠错编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经过随机分组交织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调制的步骤中,采用BPSK调制法对经过随机分组交织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调制;在所述接收由人体通信信道传输的数据流并进行解调的步骤中,采用BPSK解调法对由人体通信信道传输的数据流进行解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人体通信信道的纠错编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经过解交织后的数据流进行BCH解码并输出的步骤中,通过BCH解码得到的数据流根据先入先出的规则输出。
5.一种应用于人体通信信道的纠错编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BCH编码器、插入同步状态字模块、随机分组交织器、调制器、解调器、同步状态字检测器、解交织器以及BCH解码器,所述BCH编码器对输入数据流进行BCH编码,所述插入同步状态字模块对经过BCH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插入同步状态字处理,所述随机分组交织器对经过插入同步状态字处理后的数据流进行随机分组交织编码,所述调制器对经过随机分组交织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调制,经过调制后的数据流通过人体通信信道传输,所述解调器接收由人体通信信道传输的数据流并进行解调,所述同步状态字检测器检测经过解调后的数据流的同步状态字,所述解交织器对经过同步状态字检测处理后的数据流进行解交织,所述BCH解码器对经过解交织后的数据流进行BCH解码;所述应用于人体通信信道的纠错编解码装置还包括缓存器,所述缓存器与所述BCH编码器输入端相连,所述缓存器用于接收输入数据流并将其存储,以便从缓存器获取输入数据流进行BCH编码;
所述BCH解码采用对普通求解错误多项式BM算法进行优化后的riBM算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人体通信信道的纠错编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人体通信信道的纠错编解码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BCH编码器包括32条BCH编码支路,所述32条BCH编码支路以并联方式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至32条BCH编码支路,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所述32条BCH编码支路使用同一个时钟和复位信号,所述32条BCH编码支路分别独立串接有所述插入同步状态字模块,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至32条BCH编码支路上串接的插入同步状态字模块,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所述插入同步状态字模块为每一路BCH编码支路输出的数据流插入同步状态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人体通信信道的纠错编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器和解调器分别为BPSK调制器和BPSK解调器,所述BPSK调制器对经过随机分组交织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BPSK调制,所述BPSK解调器对由人体通信信道传输的数据流并进行BPSK解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人体通信信道的纠错编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CH解码器的输出端连接有FIFO数据缓存器,所述FIFO数据缓存器按照数据输入的先后顺序有序地将输出数据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630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用于稠油放喷井的接力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