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沙塘鳢幼苗中后期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26693.1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4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寿祥;金良;马开斌;华良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751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沙塘鳢 幼苗 后期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苗的培育方法,具体为沙塘鳢鱼苗的培育方法,尤其涉及沙塘鳢中后期幼苗的培育方法,属于淡水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沙塘鳢俗称“虎头沙”,是淡水中的一种小型底栖类凶猛鱼,专以小鱼、小虾及水中浮游生物为食,平时喜欢潜伏在水中固物表面,常见于码头、桥桩、闸口等水中硬物体表面,一般在水质清澈区域捕食。每年春季喜欢在水中杂物缝隙中筑巢产卵,但因自然环境中的沟河塘口水被污染,水质变差,加之人们使用自来水导致河边码头越来越少,适合沙塘鳢的生存空间也随这减少,因此近些年来在野外河泊已难觅其踪影,由于沙塘鳢的肉质细嫩、鲜美而深受欢迎,其经济值也有所提升。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孵化培育沙塘鳢已获得成功,但人工孵化培育的沙塘鳢幼苗只有1-3mm大小,且脱膜初期进食困难,如果在幼苗初期就投入池塘放养,因其经不起池塘大环境中的水流冲击及其他杂鱼攻击,加之其觅食因难,存活率较低,从而影响了其有经济价值的实现。因此提高沙塘鳢幼苗中后期的存活率就成了急需攻克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沙塘鳢幼苗中后期的存活率,采用人工模拟的适合沙塘鳢生存的环境对沙塘鳢中后期幼苗进行培育,将沙塘鳢幼苗培育成20-30mm沙塘鳢大规格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釆取以下技术方案实施(以单个培育池为例):
一、设施设置
1、模拟建造室内幼苗培育池和室外幼苗培育池;室内池:长4m宽2m深0.6 m,室外池:东西30m南北20m深1m;
2、幼苗培育池中设施设置;室内池:a、底部铺设网眼在1mm以下的细网,
b、配置增氧接口、给排水口及电加热装置,c、室内池整体置于阳光大棚内,d、设置一只静置处理水的30T储水箱和增氧设备;室外池:a、四周及底部铺设无毒薄膜,薄膜上铺20cm厚碎砖或石子的垫层,且在垫层上设置一层细网,b、在室外池边角处开一个长2m宽2m深0.6m 的小池中池,小池表面贴面砖,同时用网眼在1mm细网做一个同等尺寸的开口网箱铺设于小池中;
二、中后期幼苗培育
1、水的制备
室内池:将食用自来水放到储水箱中静置72小时以上,将静置后的水放入室内池中,水深在0.4-0.5m;室外池的水用无农药残留普通养殖用水,肥度适中;
2、投放幼苗培育时间
4周龄内投放在室内池500-600尾/m2;4周后投放室外池300 -600尾/m2;
3、饵料投喂
a、幼苗投放1周龄内喂食在鱼用消毒液中浸5秒钟的轮虫,同时投喂适量的蛋黄和豆浆;
b、2到3周龄内加喂红虫;
C、3周龄后再加喂蚊子、青蜓等水中幼体及杂鱼肉糊;
4、水的更换
室内池:每隔4-5天换一次,利用虹吸法缓慢从水面换水一半,所换新水与陈水的水温1-3℃之间。
5增氧
室内池:池侧底部设置两个加氧头,对池中缓慢增氧,增氧量以不起水泡为宜。
6取苗
室内池:慢慢上抬底部的细网,并向一端折返,逐步缩小,最后用容器带水取出。
室外池:拉动和抖动铺在池中的底网,把幼苗随水位降低赶到小池的网箱中,用器具带水取出。
7转运
大规格沙塘鳢苗可用“开口容器+增氧”方式在无剧烈颠簸的环境下进行转运。
本发明具有司养方法科学、司养成活率高、司养环境易于选择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多个室内池及阳光大棚组合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B-B向视图;
图3为图1中的C-C向视图;
图4为单个室外池俯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A向视图。
附图1、2、3中,1为增氧机、2为储水箱、3为排水口、4为增氧管、5为进水管、6为室内池、7为阳光温棚、8为细网、9为棚顶膜;附图4、5中,2-1为薄膜、2-2为细网、2-3为取苗池、2-4为碎砖石垫层、2-5为室外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66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