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测试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7224.1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6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梁宗存;郑付成;白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26 | 分类号: | G01R31/26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接触 晶体 太阳电池 测试 平台 | ||
1.一种适用于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平台(200)、测试系统、吸附系统和温控系统,所述主支架平台(200)作为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201)的载物台,所述测试系统、吸附系统和温控系统同时集成在所述主支架平台(200)中,其中温控系统设在主支架平台(200)内部,由若干通孔构成温控贯通回路(207),通孔内通以一定温度及流速液体,保证主支架平台(200)处于设定温度值;测试系统设在主支架平台(200)的内部和表面,由若干通孔构成测试通路(205),通孔穿过主支架平台(200)的内部和表面,通孔内部通以测试金属探针((206);吸附系统由真空吸盘(203)和真空吸附通路(204)构成,真空吸盘(203)设在主支架平台(200)的表面,真空吸附通路(204)在主支架平台(200)的内部形成贯通回路,真空吸盘(203)和真空吸附通路(204)连通,真空吸附通路(204)通以气流以使真空吸盘(203)完成对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201)的吸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系统的真空吸附通路(204)单独存在于主支架平台(200)的内部,通过独立气流通路完成吸附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金属探针(206)的长度大于主支架平台(200)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金属探针(206)设有避免轧碎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201)表面的探针弹簧承载基座(208),所述探针弹簧承载基座(208)的直径大于测试系统的测试通路(2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系统的真空吸附通路(204)与测试系统的测试通路(205)合并于一体,在同一孔洞内部完成吸附和测试两个过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金属探针(206)的长度小于主支架平台(200)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金属探针(206)设有避免轧碎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201)表面的探针弹簧承载基座(208),所述探针弹簧承载基座(208)的直径等于测试系统的测试通路(205)形成活塞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平台(200)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为铜或者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背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金属探针(206)与主支架平台(200)之间完全绝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722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