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解-活化-燃烧-气化一体炉、垃圾填埋场协调处理系统、活性炭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7577.1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9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夏红德;朱治平;于旷世;马人熊;吕清刚;高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31/10 | 分类号: | C01B31/10;C01B3/34;C02F9/10;B01D53/62;B01D53/72;B09C1/00;C02F1/2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雄军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化 燃烧 气化 一体 垃圾 填埋场 协调 处理 系统 活性炭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热解-活化-燃烧-气化一体炉,包括:
燃烧单元;
热解气化单元,利用来自燃烧单元的烟气热解炭化原料以生成炭化材料和热解气;
活化单元,利用来自燃烧单元的高温水蒸气将来自热解气化单元的炭化材料活化以生产活性炭;以及
干燥单元,干燥来自活化单元的活性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活化-燃烧-气化一体炉,其中:
所述干燥单元的干燥热源包括来自燃烧单元的烟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活化-燃烧-气化一体炉,其中:
所述热解气化单元布置在燃烧单元的一侧,所述活化单元和所述干燥单元设置在所述燃烧单元的另一侧,且所述活化单元位于所述干燥单元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解-活化-燃烧-气化一体炉,其中:
所述燃烧单元通过侧壁向所述热解气化单元、所述活化单元和所述干燥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传递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活化-燃烧-气化一体炉,其中:
所述热解气化单元和所述活化单元布置在燃烧单元的一侧,所述干燥单元设置在所述燃烧单元的另一侧,且所述活化单元位于所述热解气化单元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解-活化-燃烧-气化一体炉,其中:
所述燃烧单元通过侧壁向所述热解气化单元、所述活化单元和所述干燥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传递热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活化-燃烧-气化一体炉,其中:
所述热解气化单元内设置有中间布风管,中间布风管上设置有多个开口,与燃烧单元高温烟气换热后的热解气或填埋气通入到所述中间布风管中;
炭化原料从所述热解气化单元的下部或底部输送到所述活化单元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活化-燃烧-气化一体炉,还包括:
热解气回路,将从热解气化单元产生的部分热解气与空气混合燃烧后引入到热解气化单元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活化-燃烧-气化一体炉,其中:
来自燃烧单元的烟气经过除尘净化后通入到所述干燥单元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活化-燃烧-气化一体炉,还包括:
将垃圾填埋场的至少部分填埋气引入到燃烧单元内燃烧的填埋气置换引入管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活化-燃烧-气化一体炉,还包括:
将垃圾填埋场的至少部分填埋气引入到活化单元中的填埋气重整引入管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解-活化-燃烧-气化一体炉,还包括:
分离单元,邻近所述干燥单元设置,将干燥后的活性炭分离为颗粒活性炭和携带在烟气中的粉末活性炭。
13.一种垃圾填埋场协调处理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解-活化-燃烧-气化一体炉;
移动床净水装置,分离单元中分离的颗粒活性炭自上方进入所述移动 床净水装置;
将活性炭作为燃料从移动床净水装置下部输送到燃烧单元的输送路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垃圾填埋场协调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输送路径中包括去除从移动床净水装置出来的吸附污染物的活性炭中的水分的过滤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垃圾填埋场协调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输送路径中设置有提供来自活化单元中的水蒸气与去往燃烧单元的吸附污染物的活性炭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垃圾填埋场协调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垃圾填埋场协调处理系统还包括:混合装置,连通在所述输送路径与所述燃烧单元的炉膛之间;
空气经过与来自炉膛的烟气换热之后一部分通入所述混合装置,另一部分从燃烧单元的下部直接通入燃烧单元的炉膛。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垃圾填埋场协调处理系统,其中:
另外的燃料通入到所述混合装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75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纳米粉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具有三维结构的多孔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