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泵辅式阀配流柱塞泵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29367.6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7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吕建强;何峰;吕宸;冯秀清;卜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B17/03 | 分类号: | F04B17/03;F04B23/10;F04B53/16;F04B5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泵辅式阀配流 柱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的压力输送。
背景技术
柱塞泵是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装置,它是一种典型的容积式液压泵,由原动机驱动,把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为液体的压力能,再以压力、流量的形式输入到系统中去,是液压系统的动力源。其压力高,结构紧凑,流量调节方便,故在需要高压、大流量、大功率的系统中和流量需要调节的场合,如龙门刨床、拉床、液压机、工程机械、矿山冶金机械、船舶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柱塞泵有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两种。径向柱塞泵的柱塞径向排列安装在缸体中,缸体由原动机带动连同柱塞一起旋转,缸体和定子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心距,缸体带动柱塞旋转时完成吸排油过程。由于径向柱塞泵径向尺寸大,结构较复杂,自吸能力差,且配油轴受到径向不平衡液压力的作用,易于磨损,从而限定了它转速和压力的提高。轴向柱塞泵是将多个柱塞轴向配置在一个共同缸体的圆周上,并使柱塞中心线和缸体中心线平行的一种泵。其配流方式多采用配流盘配流,额定压力为31.5Mpa,最高为35Mpa,且结构复杂,加工困难,特别是配流盘,加工工艺复杂,使得产品在一般性使用中显得价格较高,而且配流盘的磨损,易造成内泄漏,容积效率降低,从而导致使用寿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大流量液压泵,额定压力为40Mpa,最高为60Mpa,流量18(36)L/min。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泵辅式阀配流柱塞泵采用通轴结构,辅助齿轮泵的轴直接插入主泵轴中,由辅助齿轮泵向主泵供油,这样主泵的供油不是依靠负压吸油,而是依靠辅助齿轮泵供油,避免了传统柱塞泵吸油不充分容易产生气穴,产生噪音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泵的工作压力。
本发明将柱塞泵传统的盘配流方式改为阀配流,由于没有配流盘,缸筒和配流盘之间的摩擦磨损问题就不复存在,解决了传统盘配流柱塞泵由于配流盘磨损导致的泄漏严重,容积效率降低,寿命低的缺点。
泵辅式阀配流柱塞泵单元机构包括:电动机、辅助齿轮泵、主泵体;所述的泵辅式阀配流柱塞泵机构包括:电动机、联轴器、主轴、左端盖、向心球轴承、斜盘、柱塞、弹簧座、回程弹簧、衬套、出油口、排油阀、进油阀、轴承、油管、进油管、辅助齿轮泵、右端盖、螺栓、键、缸筒外圈、缸筒、螺栓、轴承。
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主轴连接,辅助齿轮泵的轴直接插入主轴中,通过键与主轴连接,实现动力传递。左端盖通过螺栓与缸筒连接,缸筒外圈紧配合在缸筒外侧,端盖通过螺栓压紧缸筒外圈与缸筒连接,辅助齿轮泵由螺钉固定在右端盖上,辅助齿轮泵、右端盖、缸筒外圈、缸筒、左端盖形成一整体,可固定到相关设备上工作。主轴通过向心球轴承支承在左端盖、右端盖上,实现自由转动。斜盘通过键连接在主轴上,通过端面轴承支承在左端盖上,斜盘随主轴一起转动。
油管分别与辅助齿轮泵出油口、端盖连接,实现辅助齿轮泵压力油向主泵体传送。
缸筒内均匀打6套横、竖孔,上端6孔分别装6套排油阀,右端6孔分别装6套进油阀,左端6孔分别装6只衬套,衬套内装柱塞,柱塞上装弹簧座、回程弹簧,使6只柱塞顶在斜盘上,斜盘转动时6只柱塞分别作往复运动,柱塞向左运动,排油阀关闭、进油阀打开吸油,柱塞向左运动,排油阀打开、进油阀关闭,出油;6出油口与缸筒外圈上的槽相通,排出的油在槽内相汇,通过连接在缸筒外圈上的出油口向外输送,通过工作管路将压力油送到工作机械上,实现本发明的工作目的。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将柱塞泵传统的盘配流方式改为阀配流,由于没有配流盘,缸筒和配流盘之间的摩擦磨损问题就不复存在,解决了传统盘配流柱塞泵由于配流盘磨损导致的泄漏严重,容积效率降低,寿命低的缺点。同时,采用阀配流提高了抗污染能力。
2、采用一低压齿轮泵作为辅助齿轮泵,向主泵供油,这样主泵的供油不是依靠负压吸油,而是依靠辅助齿轮泵供油,避免了传统柱塞泵吸油不充分容易产生气穴,产生噪音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泵的工作压力。
3、配油阀采用整体式结构,提高了泵高压腔的密封性,简化了泵的总体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解决了配油阀承受高压时的强度问题。
4、传统的盘配流柱塞泵无法避免缸筒与配流盘之间的摩擦磨损,从而导致使用寿命低,内泄严重,容积效率低。本发明采用配流阀代替配流盘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提高了泵的容积效率,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
5、缸筒和泵体合二为一,采用整体式结构,提高了泵耐高压的能力,同时也简化了泵的总体结构,使结构更紧凑,径向尺寸更小,节约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93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