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符号交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1332.6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3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单;秦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L25/03;H04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王一斌,王琦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符号 交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符号交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通信网的授权频点离散分布在223.525MHz~231.65MHz的频段上,共40个,每个带宽25KHz,称之为物理子带。逻辑子带一一对应于物理子带223.525MHz~231.65MHz物理子带。每个逻辑子带采用SC-OFDM为基本技术承载有效信息。一个子带的每个无线帧分成上行时隙和下行时隙,一个上行时隙有23个SC-OFDM符号,其中三个符号为解调参考符号,20个位数据符号,每个符号有10个有效子载波。
在陆地移动通信这种变参信道上,持续较长的深衰落谷点会影响到相继一串的比特,使比特差错常常成串发生。然而,信道编码仅能检测和校正单个差错和不太长的差错串。为了解决成串的比特差错问题,采用了交织技术:把一条消息中的相继比特分散开的方法,即一条信息中的相继比特以非相继方式发送,这样即使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成串差错,恢复成一条相继比特串的消息时,差错也就变成单个(或者长度很短)的错误比特,这样就使误码离散化,将干扰等概分布到各个码字中,增加译码正确概率。
对于LTE230系统单子带UE,每个无线帧的传输块编码成一个码块,由于是单子带传输带宽窄不适合进行信道交织,因此没有对编码后的符号采用信道交织处理。而现在的LTE230系统扩展到支持多子带用户,能力最强的UE可以支持40个子带的业务。多子带UE一个传输块可能包含多个码块。一个多子带UE占Nsubs个子带,每个子带之间间隔若干个25kHz。如果一个多子带用户出现某几个子带或者连续的几个SC-OFDM受到干扰,按照当前的没有信道交织的设计和资源映射方法,一个码块可能有大量的数据受到干扰,导致此码块无法正确译码。
由于230MHz频段3G、4G频段信道传播特性不同,并且一个传输块(TB)中码块的大小、子载波个数和OFDM符号数也有异于其他系统,因此传统的交织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LTE230系统中。目前尚未提出一种适用于支持多子带用户的LTE230系统的交织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号交织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支持多子带用户的LTE230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符号交织方法,包括:
将当前需要传输给用户设备的数据转化为符号序列后,按列依次将所述符号序列写入矩阵,得到初始矩阵,其中,所述初始矩阵的行数R为所述符号序列对应的OFDM符号数Nsymbol,所述初始矩阵的列数C为一个OFDM符号占用的子载波数Ncarrier和所述符号序列占用的子带数Nsubs的乘积;
按照P(j)=P1(j,Ncarrier,Nsubs)+P2(j,Ncarrier),对所述初始矩阵进行列置换,得到列置换矩阵,其中,P(j)是所述列置换矩阵的第j列在所述初始矩阵中的列号,j=0,1,…,R-1,P1(j,Ncarrier,Nsubs)=π(mod(j,Ncarrier))×Nsubs,π()为预设的置换函数,mod()为取模函数,为向下取整函数;
按照对所述列置换矩阵进行行置换,得到交织矩阵,其中,Q(i)是所述交织矩阵的第i行在所述列置换矩阵中的行号,i=0,1,…,C-1;
将交织矩阵中的符号,按行依次输出,得到交织后的符号序列。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符号交织方法,根据LTE230系统的信道传播特性,按照模式P(j)=P1(j,Ncarrier,Nsubs)+P2(j,Ncarrier)和对所述初始矩阵进行列、行置换。如此,可以将LTE230系统的一个码块有效地分散到时域和频域资源上,从而可以抵抗实际传输中频域和时域的干扰,有助于提高LTE230系统接收端的译码准确度,因此该方法适用于支持多子带用户的LTE230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13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