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漆葫芦胎制品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1414.0 | 申请日: | 2013-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3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钟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44C5/06 | 分类号: | B44C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漆 葫芦 制品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葫芦表层处理方法及特殊胎骨漆器髹涂的制作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大漆葫芦胎制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常见的葫芦制品一般为工艺品,采用多种装饰方法成形。如最常见的烙烫图案、雕刻镶嵌、贴箔或素髹等工艺都在葫芦外表面进行装饰,不改变葫芦整体形态;镂空雕刻工艺,也不改变葫芦整体造型,主要起装饰作用。这些制品工艺简单,成形迅速,但效果一般,且由于葫芦质地松脆,所以成品只具备观赏性能,无任何实际用途。
大漆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原材料为割开的漆树树皮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经晾晒等无污染工序加工后制成涂料。其具有防腐蚀、耐酸、耐碱、防潮绝缘、耐高温、耐土抗性等优越物理特性。天然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漆艺底胎工艺比较复杂,所用材料种类繁多,制备方法各不相同。尤其是胎骨用材非常丰富,各有独特优势。胎骨即胚胎、器骨,漆艺胎骨以木材为主,漆木家具、屏风、瓶、盘等均由木材制造。木材价廉,易成形,但处理失误容易腐朽变形。脱胎胎骨以麻布为主,也称夹纻胎,不变形,无虫蛀问题,但成形工艺复杂。皮胎以兽皮为材,如灰底不厚也易变形。纸胎以厚纸板为主,轻巧、耐腐、不变形,但与夹纻胎相同,成型工艺复杂。竹胎、篾胎、藤胎均存在虫蛀问题。陶瓷胎不可上釉,且成品易碎。金属胎使用金、银、铜等材料作为底胎,造价昂贵,成形复杂。此外,还有角胎等。
经过长时间的技术改进,现代漆器发展出了更多底胎材料,以满足不同漆器制品的需要。例如缅甸发胎,使用马尾等动物尾毛作为底胎,或紫砂胎,品相高雅,等等。但这些底胎材料的制作工艺人为干预较多,制作过程复杂,需要消耗大量材料及时间,造型以人工雕琢为主,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造物的追求。
由此可见,现有葫芦制品工艺技术简陋,只能使葫芦作为观赏工艺品,无实际用途。而现有大漆底胎工艺也无法满足大漆工艺的发展需求,存在各种问题。而把大漆与葫芦结合,将葫芦作为底胎材料,制作大漆制品,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漆葫芦胎制品的制作方法,用以解决现有葫芦制品工艺技术简陋,只能使葫芦作为观赏工艺品,无实际用途。而现有大漆底胎工艺也无法满足大漆工艺的发展需求,存在各种问题的弊病。
一种大漆葫芦胎制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将葫芦外皮清洗干净;
在葫芦上标注出切割线进行切割,去除葫芦腔内丝瓤及种子;
用40目-80目砂纸打磨葫芦内腔及边缘,在葫芦内腔刷生漆一遍,放入荫房荫干;
在葫芦口沿外侧涂胶,在后续的步骤中,如胶层脱落,需重新进行刷胶,直至最后一遍涂漆前,可停止补胶;
在葫芦内腔表面用漆糊裱布一层,放入荫房荫干,使用40目-80目砂纸打磨平整;
打磨后,在布表面刷涂生漆至填平布纹,放入荫房荫干,在布表漆干后,使用80目砂纸打磨平整;
打磨完成后在内腔表面整体刮灰,刮完灰将葫芦放入荫房荫干,干后进行打磨,如此将整个内腔表面全部刮上灰,打磨完成后称为刮灰一次;
所有灰,在每三次刮灰后需涂刷一遍生漆并放入荫房荫干后打磨;
按照粗灰、中灰、细灰、浆灰的顺序依次刮完灰后,完成灰胎的制作;
灰胎完成后,在灰胎表面髹涂生漆放入荫房荫干,打磨,打磨时首先使用320目砂纸打磨平整,之后的打磨过程中砂纸目数随髹涂次数逐渐增长至3000目,这一髹涂、荫干、打磨过程需重复20-30次;
在葫芦内外进行表面处理,采用乌光、推光、仿金、擦漆、缠麻绳工艺之一,或组合使用。
进一步,葫芦开形使用手锯切割大面积,使用手术刀片修整切口,使切口自内向外成30°-45°斜角。
进一步,所述放入荫房荫干工序,达到漆层不黏手的程度后,可继续进行后续步骤。
进一步,所述裱布为8号夏布或细纱纯棉布。
进一步,所述裱布如需提高韧性,则裱布为2号粗麻布。
进一步,刮灰需按照粗灰、中灰、细灰、浆灰的顺序依次进行,这四种灰每一种要刮1-3次;每次刮灰打磨时使用40目-120目布砂纸,打磨至平整。
进一步,所有灰在每三次刮灰后刷涂生漆并荫干后,使用320目水砂纸打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1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