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改性磷酸锆纳米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2624.1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9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杨仁党;李知函;刘德桃;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5/08 | 分类号: | C08L5/08;C08K9/04;C08K3/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聚糖 铵盐 改性 磷酸 纳米 复合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改性磷酸锆纳米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抗菌材料越来越重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抗菌剂主要有三类:无机金属矿物材料、有机杂环抑菌材料和天然抗菌材料。无机抗菌剂以银、锌、铜、二氧化钛系抗菌剂为典型代表,具有耐热性、持久性和安全性等优点,但存在成本高和易变色等缺点。有机抗菌剂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而得,种类繁多而且生产成本低廉,杀菌速度快,但存在广谱抗菌性差、环境污染以及耐热性差等缺陷。天然抗菌剂主要是来源于植物的提取物,具有安全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但是该类抗菌剂耐热性和广谱性较差。即便如此,由于天然抗菌防腐剂来源于自然、对人体安全性高、且符合绿色环保要求,近年来受到人们的欢迎。天然抗菌剂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成了应用化学的一个热点。
壳聚糖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虾、蟹和昆虫的外壳以及藻类、菌类的细胞壁之中,是一种来源丰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高分子。近年来,壳聚糖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成膜特性、吸附缓释和较强的抗菌防腐保鲜能力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环境保护、生物医药、食品工业和化工等方面的开发应用研究十分活跃。通过对壳聚糖进行酰基化、烷基化、羟基化、醛亚胺基化、硫酸酯化、羧甲基化、季铵化等化学改性,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官能团的壳聚糖衍生物,有效的改善其性能。有研究表明,对壳聚糖进行羧甲基化可以有效改善其水溶性,而引入季铵盐基团则可以提高其抗菌性能。
磷酸锆是一类多功能材料,以α-磷酸锆(α-ZrP)为代表,自Clearfield和Stynes(Journal of Inorganic Nuclear Chemistry,1964,26:117-129.)首次合成α-ZrP,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通过利用插层作用或有机化处理,合成了大量α-ZrP衍生物,这些衍生物作为多功能材料,在很多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改性磷酸锆纳米复合材料。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改性磷酸锆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改性磷酸锆纳米复合材料在抗菌生物材料、日用化工产品和工业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改性磷酸锆纳米复合材料,由50~80wt%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和20~50wt%改性磷酸锆组成。
所述的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以插层的形式分散于改性磷酸锆片层间。
所述改性磷酸锆的片层间距为1.07~3.76nm。
所述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的重均分子量为2.2×105~3.1×105g/mol,羧甲基取代度为51~69%,季铵盐取代度为71~88%。
上述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改性磷酸锆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把磷酸锆溶于水中,滴加正丁胺,恒温水浴反应,洗涤,干燥后,得到改性磷酸锆。
(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改性磷酸锆分散在水中润涨,把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溶液加入上述分散液中反应,过滤、冷冻干燥,得到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改性磷酸锆纳米复合材料。
步骤(1)所用水的量为每1g磷酸锆溶于25~50mL水中。
所用正丁胺与磷酸锆的阳离子交换量(CEC)的摩尔比为0.2~2:1。
所述的恒温水浴反应指在40~70℃水浴搅拌反应4~8h。
所述的洗涤指分别用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分别洗涤。
所述的干燥指在50~60℃真空干燥。
所得改性磷酸锆的片层间距为1.07~3.76nm。
步骤(2)中所述的改性磷酸锆分散在水中指把改性磷酸锆研磨,过200目筛后分散在水中形成浓度为20~50mg/mL的分散液。
所述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溶液的浓度为20~50mg/mL。
所述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的重均分子量为2.2×105~3.1×105,其中羧甲基取代度为51~69%,季铵盐取代度为71~8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26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Yb2+掺杂的新型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装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