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镦机的空气动力油雾处理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234509.8 申请日: 2013-06-13
公开(公告)号: CN103331031A 公开(公告)日: 2013-10-02
发明(设计)人: 何红君;程竹青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腾工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1D5/00 分类号: B01D5/00;B01D46/00
代理公司: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代理人: 宋缨;孙健
地址: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北***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冷镦机 空气 动力 处理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机加工的油雾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镦机的空气动力油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冷镦机已应用于中小型镦锻件规模化生产中,与热锻、温锻工艺相比,可以节材30%~50%,节能40%~80%而且能够提高镦锻件质量。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等行业对产品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冷镦工艺技术己逐渐成为中小镦锻件精化生产的发展方向。

但是在冷镦过程中由于材料晶体移位变形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用冷却油进行冷却,而冷却油遇高温就会产生大量的油雾排出,冷却油液中的添加剂和加工产生的金属粉末会结焦飘浮,形成大量有害高温三相油雾气体弥散在工场大气中。这些油雾废气中含有丙稀醛、多氯联苯等有毒害的物质和异味,油雾废气漂浮在大气中不仅会重度污染生产环境也会极大地危害操作者的健康。从工场实地抽样测试油雾浓度参数19.33mg/m3来看在金属加工行业位居前三名。不管排在室内或室外,都没有解决污染问题,排到室外只是变换污染地点同样有违环境保护法规,主要会导致以下问题:

(1)油雾具有散布快且广泛的特性,在室内会对机器和周围环境堆积油尘,形成污秽,而放至室外会严重污染大气;

(2)操作者长期地在油雾及粉尘混合穿行的环境中工作,会导致相关职业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及恶性肿瘤等,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研究人员以动物为实验对象其结果表明,动物在接触5~100mg/m3油雾12个月以上,会出现含脂肪的肺泡和巨噬细胞脂肪性肉芽肿,并且呼吸组织会出现形态改变特征;

(3)火灾隐患加剧。若遭遇火源风系统及管道内聚集的油雾和延伸至室外的环境连通一体,当油雾在存量不断累积增加时,会有可能引发火灾隐患;

现在的油雾处理方法经常是采用管道式直接抽风排放,但是这种方式安装投入成本大,给清洗带来难题,油雾会聚集成沥青状在弯头及管路凹槽处淤积,要清理,需拆散管路设施;同时污染大气。所以现在采用在机器内部安装专用的油雾处理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多采用风叶排放及电晕法来进行油气分离,但是这些结构能耗大,结构复杂,而且不能保证能完全清理油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镦机的空气动力油雾处理装置,结构简单,采用空气动力的原理进行油雾的收集,能充分分离油气,安全可靠。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冷镦机的空气动力油雾处理装置,包括制冷压缩机、冷凝排气盒和油雾收集罐,所述的制冷压缩机通过输气管与布置在冷凝排气盒内部的冷凝管相连,所述的冷凝管通过环形回路管分别与布置在油雾收集罐内部的吸气内罐的上端两侧相连,所述的环形回路管沿着吸气内罐的外圆面两侧的切线方向进入吸气内罐,所述的吸气内罐的下端为与外界相通的油雾吸气口,上端居中开有通孔将吸气内罐内部空间与吸气内罐与油雾收集罐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的油雾收集罐的上端一侧通过出气连接管与冷凝排气盒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的冷凝排气盒一侧排气口上安装有过滤吸附结构。

所述的油雾收集罐的底部一端安装有排液装置。

所述的冷凝管为螺旋形盘管或者蛇形管。

所述的过滤吸附结构为内部分布有活性碳的海绵,其固定在排气口的外侧将排气口封住。

所述的吸气内罐的下侧侧壁为上宽下窄的圆锥面。

所述的制冷压缩机通过输气管向冷凝管输送压力为0.3~0.6kgf/cm2的冷气,冷气经过冷凝管后使冷凝管的外侧形成冰霜,冷气通过环形回路管沿着吸气内罐的外圆面两侧的切线方向同时进入吸气内罐,在吸气内罐中形成螺旋气旋,产生负压,通过油雾吸气口将外界的油雾吸入到吸气内罐中并通过通孔收集到吸气内罐与油雾收集罐之间的空间中,由于经过吸气内罐中冷气的冷却,其中一部分的油雾中的油液在油雾收集罐的底部聚集,由于气体体积相等原理,吸入的油雾始终会源源不断地通过出气连接管进入到冷凝排气盒中,进入到冷凝排气盒中高温油雾被表面积满冰霜的冷凝管瞬间冷却,油气分离,油液附着在冷凝管的表面,剩余的气体经过排气口排出,并经过在过滤吸附结构的进一步过滤和吸除异味,整个装置无机械传动结构,无电气控制,节能环保,可靠性极高。

有益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腾工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腾工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45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