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4550.5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7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平;施骏业;严瑞东;高天元;颜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1/00 | 分类号: | B60K11/00;B60H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与动力装置的冷却相结合的布置领域的系统,具体是一种电动车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上世纪70年代全球三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各跨国汽车公司先后开始研发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我国经过“八五”、“九五”、“十五”三个五年计划,在研发电动汽车的专项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大气污染、全球气温上升的危害加剧,各国政府及汽车企业普遍认识到节能和减排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电动汽车将是解决这二个技术难点的最佳途径。
相比较与传统车,电动车用车载电池和电机系统替代了传统车的燃油发动机,导致电动车的热管理系统与传统车相比有了较大的差异。传统燃油车是以燃油发动机产生的高温冷却液来为车内提供取暖,但电动车取消了发动机后需重新寻找新的取暖方式,电动车新增加的电池及电机系统对工作环境要求严格,只有在合适的工作温度之下,才能保证其高效率,安全及使用寿命,所以要针对电动车开发一种高效、节能的电动车热管理系统。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2050007,公开日2011-05-11,记载了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控制系统,所述系统由制冷剂循环系统、冷却液循环系统和电池组温度控制系统组成。制冷剂循环系统通过水冷器与电池组温度控制系统连通,冷却液循环系统通过三通水阀与电池组温度控制系统连通,由此三个系统组成一个互通循环的控制系统,控制车厢内的温度及电池组电器件的工作温度。但该现有技术系统结构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复杂,使得整个系统稳定性较差,复杂车况下难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电动车热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电机、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模块的冷却,车厢内制冷制热及电池包温度控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电机冷却液循环系统、空调制冷剂循环系统和电池包冷却液循环系统,其中:电机冷却液循环系统和空调制冷剂循环系统并列设置;
电池包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第二水泵、三位四通水阀、电池包散热器、燃油加热器、两位三通水阀、暖风芯体、电池包和第二水箱,其中:第二水泵、三位四通水阀、燃油加热器、两位三通水阀、电池包和第二水箱依次循环连接,三位四通水阀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空调制冷剂循环系统和电池包散热器的输入端相连,两位三通水阀的一个输出端与暖风芯体的输入端相连,电池包散热器的输出端、暖风芯体的输出端以及空调制冷剂循环系统的输出端均与电池包的输入端相连,暖风芯体设置于电动车车厢一侧。
所述的空调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蒸发器、水冷器和风机,其中: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和蒸发器依次循环连接且形成回路,第二膨胀阀和水冷器相连后并联于第一膨胀阀和蒸发器的两端,水冷器的输入端与三位四通水阀的一个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电池包的输入端相连,蒸发器与暖风芯体并列于电动车车厢的同侧设置,蒸发器的一侧设有风机。
所述的电机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依次循环连接且形成回路的电机散热器、第一水箱、第一水泵、车载充电模块、电机控制器和电机。
所述的电机散热器的一侧设有冷却风扇。
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现了电机、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模块的冷却,车内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及电池包温度控制。即使在恶劣工况下,电池也能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从而提高电池的效能及使用寿命。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机系统的冷却采用独立的冷却液循环,易于控制,车内制冷制热与电池温度控制相对独立,四通水阀与三通水阀简单的切换即可满足电动汽车电池温度控制及车内制热,热管理系统在各个工况下能稳定地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电机冷却液循环系统、空调制冷剂循环系统和电池包冷却液循环系统,其中:电机冷却液循环系统和空调制冷剂循环系统并列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45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交车可伸缩的拉把结构
- 下一篇:一种自行车轮胎防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