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5347.X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6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宗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1 | 代理人: | 孔丽霞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模组。
背景技术
触摸式液晶显示器作为最新的输入设备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和应用。现有的液晶显示器通常包括一曲面外壳以及一触控面板。所述曲面外壳与触控面板之间通过光学胶胶合为一体。然而,由于光学胶边缘部分部受到曲面外壳的压力压迫,造成溢胶的问题,致使光学胶厚度不均匀,影响了触摸式液晶显示器的触控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防止溢胶的触控模组。
一种触控模组,其包括一外壳、一触控面板、一第一光学胶层、一外框以用一液态胶。所述外框收容所述触控面板。所述外壳包括一透光部及环绕所述透光部的固定部。所述外框和所述触控面板通过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与所述外壳的透光部相胶合。所述外框包括一与所述外壳相对设置的胶合面,。所述胶合面通过所述液态胶与所述固定部相固设。所述胶合面开设有多个溢胶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液态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触控模组由于所述外框的胶合面开设多个溢胶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液态胶。因此本发明的触控模组可防止液态胶溢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模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触控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触控模组沿II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一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模组100,其包括一外壳10、一触控面板20、一第一光学胶层30、一显示面板40、一第二光学胶层50、一外框60以及一液态胶70。
所述外壳10由非导电材料,如塑料材质或玻璃材质制成,包括一透光部11及环绕所述透光部11的固定部12。所述透光部11为透光或透明材质制成。所述透光部11大致为长方体,包括一第一表面111一与所述第一表面111相背离的第二表面112、以及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1以及第二表面112的侧壁113。所述第一表面111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112。所述固定部12与所述透光部11通过双料注射成型(double injection)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部12连接于所述侧壁113。所述固定部12为弯曲状,自所述侧壁113向所述第一表面111方向弯曲。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面板20为一电容式触控面板,其包括一感应区21以及一环绕所述感应区21的布线区22。所述感应区21为依据人体静电变化感应电容变化的有效致动区域。所述布线区22用于布线的用途,以便将触控信号传输至一处理器(图未示)。所述触控面板20大致为长方体,包括一第三表面23以及一背离所述第三表面23的第四表面24。所述第三表面23大致平行于所述第四表面24。所述触控面板20的所述第三表面23和所述第四表面24的面积均大于所述透光部11的第一表面111的面积且小于所述外壳10的内侧面的面积。
所述第一光学胶层30为一OCR(Optical Clear Resin, OCR)光学胶或为一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 OCA)。所述第一光学胶层30的面积大于所述透光部11的第一表面111的面积而小于所述外壳10的内侧面的面积,同时也大于所述触控面板20的第三表面23的面积。所述触控面板20的第四表面24通过所述第一光学胶层30与所述外壳10的透光部11及部分所述固定部12相贴合,以使所述触控面板20的第四表面24与所述第一表面111相正对。所述第一光学胶层30与所述触控面板20均完全覆盖所述透光部11且所述布线区22被所述固定部12遮盖,也即,所述外壳10的固定部12部分遮盖所述触控面板20的感应区21,以避免使用者进行无效的触控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53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煤碳采掘机械的硬质合金截煤齿
- 下一篇:自转翼煤截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