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口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35462.7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1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尤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伊佩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3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进气口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口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是一辆汽车上最重要的部件,是汽车的动力来源;汽车发动机上设置有进气管,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基本都设置在汽车的前引擎舱内,通过引擎盖和前保险杠对引擎舱的发动机、以及其它装置予以保护,例如遇到下雨天时,引擎盖和前保险杠就对发动机进行了保护,但是由于散热等其它因素的要求,汽车的底部不会完全封闭,这样当汽车涉水时,汽车前进的动力会激起水花,水花由汽车的车头正面和车头顶部无法侵入发动机的进气管内,但是溅起的水花却能够由车底侵入引擎舱内,进入到发动机进气管,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现有的厂商大多只是通过尽可能提高发动机进气管的位置,来避免这一问题,但这种方式却是治标不治本,效果不明显,无法针对该问题对汽车发动机实现切实的保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防止水花侵入发动机进气口的汽车发动机进气口保护装置。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口保护装置,包括外接管和隔挡板;外接管上其中一个端口垂直穿过隔挡板,与隔挡板固定连接,并且外接管上与隔挡板相连的端口垂直向上,外接管上另一个端口与发动机进气口密封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接管采用弹性可伸缩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挡板采用塑料板或者泡沫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接管上穿过所述隔挡板的端口的边缘与隔挡板密封固定连接。
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口保护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设计的汽车发动机进气口保护装置,仅采用外接管和隔挡板即可有效解决发动机进气口的进水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2)本发明设计的汽车发动机进气口保护装置中,外接管采用弹性可伸缩管,当水花由车底侵入引擎舱时,隔挡板会由于弹性可伸缩管的原因随水花上下移动,实现对发动机进气口的主动式防水,更有效的防止水花侵入发动机进气口;
(3)本发明设计的汽车发动机进气口保护装置中,隔挡板采用塑料板或者泡沫板,减轻了隔挡板的重量,在起到对发动机进气口防水保护的同时,有效控制了隔挡板给发动机进气管所带来的负重;
(4)本发明设计的汽车发动机进气口保护装置中,外接管上穿过所述隔挡板的端口的边缘与隔挡板密封固定连接,有效增强了汽车发动机进气口保护装置的防水效果,提高了本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设计的汽车发动机进气口保护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其中,1.外接管,2.隔挡板,3.发动机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口保护装置,包括外接管1和隔挡板2;外接管1上其中一个端口垂直穿过隔挡板2,与隔挡板2固定连接,并且外接管1上与隔挡板2相连的端口垂直向上,外接管1上另一个端口与发动机进气口3密封连接。
本发明设计的汽车发动机进气口保护装置,仅采用外接管1和隔挡板2即可有效解决发动机进气口3的进水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接管1采用弹性可伸缩管,当水花由车底侵入引擎舱时,隔挡板会由于弹性可伸缩管的原因随水花上下移动,实现对发动机进气口3的主动式防水,更有效的防止水花侵入发动机进气口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挡板2采用塑料板或者泡沫板,减轻了隔挡板2的重量,在起到对发动机进气口3防水保护的同时,有效控制了隔挡板2给发动机进气管所带来的负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接管1上穿过所述隔挡板2的端口的边缘与隔挡板2密封固定连接,有效增强了汽车发动机进气口3保护装置的防水效果,提高了本装置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伊佩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伊佩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54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独脚架旋转装置
- 下一篇:缓释磷酸二铵制造方法及系统和缓释磷酸二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