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及铺设该雨水收集系统的建筑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6437.0 | 申请日: | 2013-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6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刘诗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科智慧城市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4H3/00;E04D13/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 44305 | 代理人: | 陈江雄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收集 系统 铺设 建筑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源收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及铺设该雨水收集系统的建筑物。
背景技术
雨水收集系统,就是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并经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使雨水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
雨水收集系统按规模可以分为利用屋面收集的雨水集蓄系统、新建小区、公园等园区的雨水集蓄系统以及与城市雨水管道结合的大型雨水调蓄池系统。相对而言,屋面雨水收集系统主要适用于较为独立的住宅或公共建筑,通过屋面收集的雨水污染程度轻,雨水呈中性,含盐量很少,硬度很低,无需进行软化便可直接回用于浇灌、冲洗厕所、洗车等,节约了自来水用水量,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雨水不进入城市雨水管网,减轻了城市防洪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
但是屋面雨水径流中也含有一定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直接由降水带来的污染。雨水在降落过程中对大气起到淋洗作用,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物、可溶性有害气体随雨水降落至屋面,对雨水造成污染;2、在非降雨期,房屋面上会积累许多大气中的颗粒沉降物,降雨时,经雨水冲刷进入水体,造成雨水污染;3、建筑屋面材料带来的污染。雨水径流时,屋面材料中一些物质会溶解在水中,导致雨水受到污染。因此,初期雨水污染比较严重,雨水中的杂质相对较多,应当采取一些简单易行的措施,舍弃初期雨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发明实施例而学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及铺设该雨水收集系统的建筑物,该雨水收集系统能够将污染较重的初期雨水舍弃,提高收集的雨水水质。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进水管,还包括弃流装置,该弃流装置包括导流管、阀门和储水箱,该导流管设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该进水口与该进水管的出水口连通,该第一出水口与该阀门连通,该第二出水口与该储水箱的底部连通。
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该储水箱的顶部设有减压口,该减压口上设有导流板。
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该储水箱设于该导流管内。
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管和第一储水箱,该第一溢流管的进水口与该弃流装置的储水箱的顶部连通,第一溢流管的出水口与该第一储水箱的底部连通。
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还包括第二溢流管和第二储水箱,该第二溢流管的进水口与该第一储水箱的顶部连通,第二溢流管的出水口与该第二储水箱的底部连通。
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还包括雨水收集槽,其设有出水口,该雨水收集槽的出水口与该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
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该雨水收集槽的截面为V型或U型。
还提供一种建筑物,包括屋面和外墙,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该屋面设有雨水收集槽,该雨水收集槽设有出水口,该雨水收集槽的出水口与该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该进水管架和该弃流装置设于该外墙上。
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建筑物,该雨水收集槽包括两个屋檐,其中一个屋檐与该屋面相连,另一个屋檐与其相互倾斜构成两边高中间底的形状,并在中间连接处设有导水槽,该导水槽的出水口即为该雨水收集槽的出水口。
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建筑物,还包括支撑杆,该支撑杆一端与该雨水收集槽相连,另一端与该外墙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雨水收集系统及采用该雨水收集系统的建筑物,设置了弃流装置,利用在弃流装置的导流管上设置的两个出水口,分别连接阀门与储水箱,当打开阀门时,可以将进入弃流装置内的污染较大的初期雨水直接舍弃,而关闭阀门时,进入弃流装置内的雨水流入储水箱内,大大改善了收集的雨水的水质,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并降低了运行成本。该雨水收集系统设有多个储水箱,各储水箱之间利用虹吸原理,充分解决了雨水溢流问题,实现完全自动化。并且,本发明实施例的雨水收集系统还设有雨水收集槽,将该雨水收集槽与建筑物屋面结合在一起,利用该雨水收集槽将屋面的雨水聚集在一起,克服了传统的屋面雨水分散,难以集中处理的缺点。
通过阅读说明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更好地了解这些技术方案的特征和内容。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发明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科智慧城市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安科智慧城市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6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