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在线激励机制的感知数据获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36532.0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0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铮;张幸林;孙家广;刘云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在线 激励机制 感知 数据 获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群智感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在线激励机制的感知数据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手机变得日益流行,据国际著名的数据统计公司IDC统计,2012年智能手机的销量达到了七亿多部,比2011年的销量增长了44.1%。另一方面,智能手机上的内嵌传感器也日益丰富,使得智能手机在不断提高的计算和通信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维度的感知环境的能力。这些条件吸引了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他们致力于利用普通用户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来完成各种大规模的移动感知任务,通过手机传感器采集特定区域或者特定应用的数据,如环境监测,道路交通监测等。这些大规模感知任务往往需要大量的手机用户参与,利用手机来记录和感知他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各个方面,生成丰富的感知信息,包括图片,声音,移动信息,位置信息等。感知系统通过融合挖掘这些多维度的大量的感知信息,可以提供各式各样的信息查询和服务。
参与感知任务的用户需要消耗他们的手机资源,比如电池和计算能力,此外,用户在分享他们的带有位置信息的感知数据时,甚至还要暴露一些他们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会给他们带来潜在的隐私暴露的问题。因此普通的手机用户在没有得到等价的,能使其满意的激励和回报的情况下,是很难积极主动的参与移动感知任务的。然而,感知任务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依赖于参与感知的用户数量,有些感知任务则必须要求用户数量超过某个临界值,之前的大量研究主要关注各种感知任务的设计和实现,只有少量的研究工作探索了如何有效激励普通用户参与感知任务。没有足够数量的用户参与,移动感知任务便无法很好的完成,而后续的服务则更加无从谈起,因此激励机制成为推动群智感知任务广泛部署的关键所在,设计一个性质良好的激励机制变得非常迫切。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基于在线激励机制的感知数据获取方法,以激励手机用户参与群智感知任务,从而获得足够数量的感知数据来完成大规模的群智感知任务。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在线激励机制的感知数据获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感知系统将感知任务发送给目标感知区域的手机用户;
S2:如果所述手机用户对接收到所述感知任务感兴趣,根据所述手机用户的效能函数,向所述感知系统提交一个竞标方案,所述竞标方案包括竞标价格和感知计划;否则,则忽略所述感知任务;
S3:所述感知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竞标方案,利用基于所述感知系统的效能函数的在线激励机制,决定是否采纳所述竞标方案,如果是,则给所述手机用户分配报酬;否则,则拒绝给所述智手机用户分配报酬;
S4:所述手机用户收到所述感知系统采纳的决定,则执行所述感知任务,将感知数据发送给所述感知系统。
优选地,所述竞标价格是指所述用户愿意参与所述感知任务所需要的最小价格。
优选地,步骤S2所述手机用户的效能函数按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ci为用户i的真实花费;pi为感知系统付给被雇佣的用户i的报酬;ui为用户i的效能函数;T为被雇佣的用户集合。
优选地,步骤S3所述感知系统的效能函数按如下公式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65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钞箱交接跟踪管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工作流的流程自动审批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