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多内腔U型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7224.X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9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丁树业;董传友;王勇;郭保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9/06 | 分类号: | H02K9/06;H02K5/18;H02K5/20;H02K1/3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多内腔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多内腔U型冷却系统,属于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采用密闭式冷却方式的中小型电机,由于电机内的损耗主要通过与定子铁心相接触的机壳散热翅导散至外部环境中。但是,由于电机定子散热翅的散热能力有限,并且随着中小型电机功率密度的不断增加,电机的损耗也相应增加,由此造成电机内的损耗能量不能有效的导散至外部空间,电机的温升将会大幅度提高,超出电机绝缘材料的温升极限,致使电机绝缘老化,严重时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同时,采用封闭式冷却方式电机内部没有有效的冷却介质,从电机内损耗到热传递的方向来看,无论是笼条式还是绕线式电机,其转子侧的温升均较高,同样也会对电机的稳定运行和运行寿命造成威胁。
因此,在不改变电机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封闭式电机的冷却效果,降低电机的运行温升并均衡电机内的温升分布,是提高电机运行性能以及电机功率密度的首要举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多内腔U型冷却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封闭式电机的冷却效果差,电机的运行温升高,电机内的温升分布不均衡,电机运行性能低以及电机功率密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发明所述电机多内腔U型冷却系统包括电机风扇端风罩、电机负载端端盖、转子铁心、电机风扇端端盖、机座、机壳及散热翅,
所述散热翅固定在机壳上,机座固定安装在机壳及散热翅上,所述转子铁心上开有转子轴孔,转子铁心通过转子轴孔与电机转轴进行装配,所述机壳套在转子铁心的外部,机壳及散热翅的左端安装有电机负载端端盖,机壳及散热翅的右端安装有电机风扇端端盖,电机转轴的风扇端安装离心式风扇,所述电机风扇端风罩安装在电机风扇端端盖上,所述电机负载端端盖和电机风扇端端盖上均开有端盖轴孔,电机负载端端盖和电机风扇端端盖通过端盖轴孔及轴承与电机转轴建立连接;
电机负载端端盖和电机风扇端端盖上均匀开有多个扇形通风孔,电机负载端端盖和电机风扇端端盖的外凸沿上开有多个第二轴向通风道,转子铁心上按照对称原则沿其轴向开有多个第一轴向通风道,第一轴向通风道的截面形状为扇形或圆形,所述散热翅为具有镂空通风孔结构的散热翅,所述第二轴向通风道的数量与镂空通风孔的数量一致,且所述第二轴向通风道与镂空通风孔相通。
第一轴向通风道的数量及具体结构尺寸可根据电机散热所需的散热面积来确定。
优选的:所述镂空通风孔的结构尺寸与第二轴向通风道的结构尺寸一致;或所述镂空通风孔的结构尺寸小于第二轴向通风道的结构尺寸。如此设置,避免堵死镂空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电机负载端端盖和电机风扇端端盖上的扇形通风孔结构尺寸一致。
优选的:所述电机负载端端盖上的扇形通风孔采用金属密网进行焊接覆盖。如此设置,防止电机外部环境中的杂质进入电机内部,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
优选的:所述机壳及散热翅由一块金属板压制而成或由金属材料整体铸造而成。如此设置,工艺过程简单,装配方便,节省了电机材料。
优选的:所述电机风扇端风罩为密封式风罩。如此设置,以保证离心式风扇出口的风路为固定方向。
优选的:所述密封式风罩的外径与电机风扇端端盖的外径相同,电机风扇端端盖上第二轴向通风道的外径小于密封式风罩的内径。如此设置,使得冷却风全部均匀的进入到镂空通风孔内,降低了风磨损耗。
优选的:所述密封式风罩包括环形侧壁和挡风板,所述环形侧壁与挡风板圆弧过渡连接。如此设置,有效的将离心式风扇驱动的冷却介质送入散热翅的镂空通风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72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诊断颌骨癌试剂盒的应用
- 下一篇:耐腐蚀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