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7252.1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2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龚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鸿德中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20;A61K9/48;A61P25/00;A61K35/64;A61K33/0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刘安宁 |
地址: | 551801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神经性 头痛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医用配制品有关,具体而言,涉及治疗神经性头痛的药物,还涉及该中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有“紧箍”感。大部分病人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头痛性质为钝痛、胀痛、压迫感、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
近年来用中药材治疗神经性头痛症的中国专利申请件增长很快,例如200810014884.0号《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疼的中药制剂》、200910019186.4 号《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组合物》、201010258392.3号《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汤剂药物》、201010136566.9号《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201110003320.9号《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201110316165.6号《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201210097956.9号《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201210565521.2号《治疗神经性头痛中药配方》和201310044454.4号《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疼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等。这些专利申请件均公开了一些利用中药材配制的药物治疗神经性头痛症,但其疗效尚无报道。因此人们仍然在开发更新、更有效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症的中药,以增加治疗神经性头痛症的药物品种,使之能够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中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治疗神经性头痛症的中药由11味主药和8味辅药配制而成,每一剂中药的主药和辅药的药材为:
主药:细辛 4g,当归 30g,红花 8g,防风 12g,羌活 8g,熟地黄 10g,石膏 30g,夜交藤 15g,蜈蚣 4条,全虫 10g,香附 20g;
辅药:川芎 30g,蔓荆子 7g,白芍 6g,菊花 12g,薄荷 10g,石决明 20g,吴茱萸 8g,生姜 10g。
上述主药药材中:
细辛为马兜铃植物细辛(Asarum sieboldii)的带根全草,味辛,性温,可祛风、散寒、行水、开窍(见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1477页);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根,味甘辛,性温,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作用,可治月经不调、血虚头痛、眩晕、萎痹(见《中药大辞典》876页);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花柱的上部及柱头,味甘,性平,能活血化瘀、散郁开结(见《中药大辞典》2671页);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的根,味辛甘,性温,能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风寒湿痹、骨节酸痛、破伤风(见《中药大辞典》985页);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的根茎,味辛苦,性温,能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风寒湿痹、风水浮肿(见《中药大辞典》172页);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根茎,味甘,性微温,有滋阴、补血的作用,可治阴虚血少、腰膝萎弱等症(见《中药大辞典》2626页);石膏(生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Cypsum)的矿石,味辛甘,性寒,解肌清热,除烦止渴(见《中药大辞典》592页);夜交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的藤茎或带叶藤茎,味甘微苦,性平,能养心安神、通络祛风(见《中药大辞典》1443页);蜈蚣,为大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的干燥全虫,味辛,性温,有毒,能祛风、定经、攻毒、散结(见《中药大辞典》2473页);全虫,即全蝎,为钳蝎科动物钳蝎(Buthus martensi)的干燥全虫,味咸辛,性平,有毒,能祛风、止痛、通经、解毒(见《中药大辞典》933页);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根茎,味辛微苦甘、性平,能理气解郁,止痛调经(见《中药大辞典》1672页)。
上述辅药药材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鸿德中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鸿德中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72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宽波段硅基探测器光谱响应的通用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制冷剂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