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尾气的等离子体净化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37290.7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2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倪晓平;罗炳灿;罗毅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佩洁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F01N3/08 | 分类号: | F01N3/08;F01N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2351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尾气 等离子体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汽车尾气的等离子体净化器,主要用于汽油、柴油作为燃烧动力的汽车、摩托车、内燃机车、拖拉机等,包括其它燃料动力的机械设备排放废气的净化。
背景技术
目前尾气净化产品,主要有三元催化器:三元催化器中的净化剂将增强CO、HC和NOx三种气体的活性,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但是现有的尾气净化产品存在如下不足:(1)对PM2.5颗粒物没有击碎分解效果;(2)在短时间内将颗粒物和碳凝结在净化剂表面造成净化失效;(3)清洗维护十分麻烦与频繁,催化剂有效期短。现有其它的各种尾气净化器也存在上述等缺点,无法实现真正的环保这个概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净化各种机、车的尾气排放、以净化废气,消除对大气危害的汽车尾气的等离子体净化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包括一圆形或方形的壳体,该壳体前端或上部设置有连接汽车尾气的进气口,壳体后端或下部设置有出气口;壳体内安装或设置有等离子体反应器;进气口或出气口中有防水防尘过滤网;前端进气口或上部进气口的内部或外部安装高温隔离层。
所述的壳体一边相连有电控盒,在该电控盒内安装有与等离子体反应器相连的开关电源和控制系统;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凹形积水槽或溢水阀或放水螺母。
所述的电控盒内安装有高温隔离层,电控盒上设置有一检修盖。
本发明所述等离子体净化器的一个反应器至少有一根或多根耐高温耐腐蚀较强的钛丝或钛板条排列组合为正极;所述钛板条或钛丝的排列间距为5-40毫米,钛板条的厚度为0.1—30毫米或钛丝的直径为0.1-20毫米,两排钛丝或钛板条的对称中间有一金属负极板;正极钛丝或钛板条与负极板面间距为5-25毫米,负极板厚0.2-50毫米。
所述钛板条或钛丝固定在外框两端的正极固定板上,其一端头用金属杆条或三角形孔或圆孔固定,另一端头用反紧或顺紧弹簧或收紧式螺栓固定;正极固定板用耐高温防火和具有高性能高压绝缘性的聚四氟乙稀固定在外框的两侧,也可用座或套固定在外框两侧;负极板固定在正极两端的固定板上或两端的外框上。
本发明所述等离子体净化器的一个反应器也可以是:至少有一根或多根耐高温耐腐蚀较强的钛板齿条或针条排列组合为正极;所述钛板齿条或针条的齿或针尖左右间距为5-20毫米,钛板厚为0.1-15毫米,钛板齿条或针条尖呈一字形齿或针尖错位排列,间隔为10-40毫米,两排齿条或针条尖对称中间有一金属负极板;正极齿尖或针尖与负极板面间距为5-25毫米,负极板厚0.2-50毫米。
所述钛板齿条或针条固定在外框两端的正极固定板上,其一端头用金属杆条或三角形孔固定,另一端头用反紧或顺紧弹簧或收紧式螺栓固定;正极固定板用耐高温防火和具有高性能高压绝缘性的聚四氟乙稀固定在外框的两侧,也可用座或套固定在外框两侧;负极板固定在正极两端的固定板上或两端的外框上。
本发明是用等离子体净化汽车(包括燃油动力的各种机、车)的尾气废气,利用等离子体净化各种机、车的尾气排放,能击碎分解排放到大气中的直径为0.1-100μm的颗粒物、其他有害有毒物质,净化废气,消除对大气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介绍:图1、2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一圆形或方形的壳体2,该壳体前端或上部设置有连接汽车尾气的进气口1,壳体后端或下部设置有出气口3;壳体内安装或设置有等离子体反应器4;进气口或出气口中有防水防尘过滤网7;前端进气口或上部进气口的内部或外部安装高温隔离层8。
所述的壳体一边相连有电控盒,在该电控盒内安装有与等离子体反应器相连的开关电源和控制系统5;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凹形积水槽或溢水阀或放水螺母6;所述的电控盒内安装有高温隔离层9,电控盒上设置有一检修盖10。
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等离子体净化器的一个反应器至少有一根或多根耐高温耐腐蚀较强的钛丝或钛板条排列组合为正极;所述钛板条或钛丝的排列间距为5-40毫米,钛板条的厚度为0.1—30毫米或钛丝的直径为0.1-20毫米,两排钛丝或钛板条的对称中间有一金属负极板;正极钛丝或钛板条与负极板面间距为5-25毫米,负极板厚0.2-5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佩洁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浙江佩洁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72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