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肝经湿热型外阴湿疹的中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38681.0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7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P17/00;A61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湿热 外阴 湿疹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肝经湿热型外阴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外阴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外阴皮肤病,有明显的渗出倾向,一般认为是由第Ⅳ型变态反应引发。 其 主要特征是多形性皮肤损害、反复发作、对称发生、瘙痒剧烈。湿疹有结痂,当病情好转痊愈后,皮肤不留任何瘢痕。属中医“阴肿”、“阴疮”范围。现有方剂在治愈率、治疗手段和治疗成本上均欠佳,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有技术需要一种效果良好的中药制剂来代替上述治疗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肝经湿热型外阴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针对肝经湿热型外阴湿疹的内在病邪,辨症施治,针对性强,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肝经湿热型外阴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龙胆草5-7,山栀9-15,黄芩7-11,车前子12-18,木通7-11,泽泻9-15,生地9-15,当归9-15,甘草5-7,柴胡5-7,薏苡仁9-15,地肤子12-18。
本发明中药物的机理分析:
龙胆草:苦;性寒。归心;肺;胃;大肠经。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肺热咳喘,痨嗽痰血,黄疸,痢疾,便血,小便不利,产褥热,小儿惊风,疳积,疮疡肿毒,烧烫伤,蛇咬伤。《本草正》:龙胆草,乃足厥阴、少阳之正药,大能泻火,但引以佐使,则诸火皆治。凡肝肾有余之火,皆其所宜。
山栀: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叶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本草经疏》:栀子,清少阴之热,则五内邪气自去,胃中热气亦除。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用于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车前子:性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肝、肾、膀胱经。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山东中药》:“敷湿疮、泡疮、小儿头疮。”《滇南本草》:消上焦火热,止水泻。
木通:苦、微寒。入心经、小肠经、膀胱经。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用于胸中烦热,喉痹咽痛,尿赤,五淋,水肿,周身挛痛,经闭乳少。《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
生地:甘,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本草衍义》:凉血补血,补益肾水真阴不足。此药大寒,宜斟酌用之,多服恐伤人胃气。
当归:性温,昧甘、辛。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柴胡:苦,微寒。归肝经、胆经。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医学启源》:柴胡,少阳、厥阴引经药也。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也。善除本经头痛,非此药不能止。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肺;肾经。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主治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药品化义》:薏米,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
地肤子: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不利,淋浊,带下,血痢,风疹,湿疹,疥癣,皮肤瘙痒,疮毒。《本草正义》:地肤子,苦寒泄热,止有清导湿热,通泄小便之用。
阴部为肝经所布,急性湿疹多由湿热流注外阴而致。脾主湿,脾湿浸渍外阴,而致湿疹。针对肝经湿热型外阴湿疹,中医认为忽视卫生,或情志不遂,或外感湿邪,郁久化热,湿热流注外阴,郁于肌肤而发湿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86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脚气、脚臭、脚汗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三高症”病人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