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方体二氧化硅空壳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9204.6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8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田宝柱;王婷婷;陈星;岳申之;张金龙;包沈源;熊天庆;杨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3/113 | 分类号: | C01B33/1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方体 二氧化硅 空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医学上生物大分子和药物的缓释、控释的药物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学领域。
背景技术
材料的形貌与结构决定了材料的性能,如材料的吸附、分离以及催化等许多特性都与材料等都与其形态与结构密切相关。设计并合成具有特定形貌结构的功能材料已成为目前材料领域最活跃的研究内容之一。
近年来,无机空心材料的制备,如SiO2,Ni,Co/B,TiO2,Pt/Ru/Pd,Co3O4,Ni/Fe/P,铁素体,碳,SnO2和硅酸钙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些无机中空微球材料中,由于空心结构的二氧化硅纳米/微米结构在高温下具有很高的韧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且其内部空心结构可以用来装载药物和小分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催化、能源储存、污水处理和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由于它独特的性质,成为了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热点。
中空结构可以利用其空腔作为微环境,用于医学上生物大分子和药物的缓释、控释等。普通的给药方式,在给药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药物在血液中或体内组织中的浓度很大,有时超过病人的药物最高耐受剂量,并可能产生较大副作用;另一方面,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药物在血液中或体内组织中的浓度很快又低于有效剂量,而起不到应有的疗效。采用多次小剂量给药虽然可以避免上述现象,但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难以实施。因此,制备能够缓慢释放药物成分的缓释性长效药品在疾病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要制备缓释长效药品,关键是要制备能使被承载的药物缓慢释放的载体材料。
目前国内外主要发展的纳米药物载体种类很多,它们具备纳米级的尺寸(小于1mm),各种生物可降解材料,比如自然或人工合成的多聚物或脂质、磷脂或有机复合物等。二氧化硅由于其结构及表面性质清楚,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很好地进行表面的功能化修饰等优点,使得硅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纳米载体由于亚微细结构使之具有较高的面积/体积比,提高分散率。体内通常由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纳米粒子载体,这种吞噬作用常常和粒子的粒径及其表面性质有关。
因此,在开发结构稳定、生物相容性好、药物装载率高和能靶向可控释放的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上,二氧化硅具有很深的研究前景。在以往开发的二氧化硅空心材料主要为空心微球结构,而立方体二氧化硅空壳结构未见报道。立方体空壳相对于球体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好的光吸收特性,预期在药物载体,特别是光控释放药物载体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发明报道了一种以立方体溴化银为模板剂制备立方体二氧化硅空壳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立方体AgBr微晶为模板剂,用二氧化硅对其进行外层包覆,最后用可溶解溴化银的溶液对AgBr@SiO2进行处理,除去溴化银模板,得到立方体二氧化硅空壳。所制备的二氧化硅壳可用其空腔作为药物载体。
立方体溴化银微晶的制备采用双注法,其具体制备过程见Dong等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13,117,213-220中立方体氯化银的制备方法,用溴化钾代替氯化钠。二氧化硅空壳的制备以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为模板,其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将立方体溴化银微晶分散于乙醇和二次水的混合液中,在超声或搅拌下,依次缓慢滴加正硅酸乙酯和氨水,之后,在室温下继续超声或搅拌6小时;反应结束后,用无水乙醇、二次水洗涤,即得到核壳结构的AgBr@SiO2;
(2)将所得到的AgBr@SiO2进行热处理;
(3)用可溶解溴化银的溶液对AgBr@SiO2进行处理,除去溴化银模板,得到立方体二氧化硅空壳。
步骤(1)中,正硅酸乙酯与溴化银的摩尔比为1∶10~1∶1,反应体系中氨水的浓度为0.4×10-4~4×10-4mol/L;
步骤(2)中,热处理温度为60~500℃
步骤(3)中,除去溴化银模板的溶液中包含硫代硫酸根离子、硫氰酸根离子、氰离子或铁氰酸根离子中的一种或两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得到立方体SiO2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图2是实施例1得到立方体SiO2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92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形木自动加工设备
- 下一篇:基于条码和蓝牙的现场管理防止乱倾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