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片金属件冲裁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9397.5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2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国;张锐;梅先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先松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B21D28/02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方荣肖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片 金属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尤其涉及一种薄片金属件冲裁模具。
背景技术
冰箱压缩机是冰箱的心脏,冰箱压缩机的制冷效率是压缩机的关键指标,提高压缩机的能效比(降低能耗,提高制冷性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而影响冰箱压缩机制冷效率一个重要因素是压缩机的余隙。由于有余隙存在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存留一部分高压的制冷剂而影响再吸气和排气,这样压缩机就产生了无用功。
压缩机吸气阀片舌簧缝隙越在压缩腔内的剩余制冷剂量存留越多,致使压缩机的无用功就比较大,制冷效率就难以提高,压缩机每天消耗的能量也就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经过试验和计算一台200升的冰箱其压缩机的吸气阀片的舌簧缝隙每减小0.1mm,其一天的功耗可降低0.04度以上。因此,需要生产舌簧更小缝隙的冰箱压缩机吸气阀片,进一步提高冰箱压缩机制冷效率的效果。
而形成压缩机余隙除压缩机活塞到吸气阀片的之间的距离外,还涉及吸气阀片的舌簧缝隙,然而减小舌簧缝隙的难题之一是冲裁阀片模具的凹凸模难以保证舌簧缝隙做的最小,因为目前最先进的进口线切割机床的切割丝直径也不小于0.15mm。舌簧缝隙与模具的凹凸模的厚度有关,凹凸模的厚度越薄,吸气阀片的舌簧缝隙越小,然而凹凸模的厚度太薄,很容易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片金属件冲裁模具,利用此模具生产舌簧更小缝隙的冰箱压缩机吸气阀片,进一步提高冰箱压缩机制冷效率的效果。本发明经几年研发找到最好的办法来解决减少吸气阀片的舌簧缝隙的途径,并将模具的结构进行改进,使阀片的舌簧缝隙由原来的1.2mm减小到目前的0.1mm,得到压缩机企业的高度评价,并已开始应有用在冰箱压缩机上。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薄片金属件冲裁模具,其安装在冲压机床上配合冲裁,该冲压机床包括上模架、与该上模架相对设置的下模架、驱动机构、传送机构;该薄片金属件冲裁模具包括固定在该上模架上的上模、固定在该下模架上的下模;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该上模架下压使该上模冲裁该下模上的带料形成薄片金属件,该传送机构用于将该带料传送于该下模上;该薄片金属件为冰箱压缩机的吸气阀片,该吸气阀片具有舌簧缝隙;
其中,该上模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包括第一凸模以及与该第一凸模并列的第二凸模,该下模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包括与该第一凸模对应的第一凹模以及与该第二凸模对应的第二凹模;该第一凸模与该第一凹模相匹配用于对该带料进行第一次加工,该第二凸模与该第二凹模相匹配用于对该带料进行第二次加工;该第一凸模与该第一凹模进行第一次加工的同时,该第二凸模与该第二凹模进行第二次加工;该传送机构将该带料传送至该第一凹模上,在第一次加工后,再将该带料上第一次加工后的部分传送至该第二凹模上,而该第一凹模上转换为该带料中未加工的部分;该第一凹模与该第二凹模的轮廓间隙为该吸气阀片的舌簧缝隙。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舌簧缝隙为0.1mm。
本发明其一是将原有模具的凹凸模整体结构改为分体结构,即是模具的凹模和刀口原来只能做成整体式,而现将舌簧内部做为一个整体,缝隙以外部分作为另一个整体,两个整体的加工精度与原来的加工精度提高二个级别进行组合,对组合后新整体再进行加工修整,使其达到吸气阀片结构要求;其二由于将凹凸模的刀口特别是凸模仅有0.1mm的厚度,强度要求特别高,所以应对其强度进行特殊处理,以提高其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薄片金属件冲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下模的俯视图。
图3为应用图1所示的薄片金属件冲裁模具冲裁的冰箱压缩机的吸气阀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薄片金属件冲裁模具(如图1所示)安装在冲压机床上配合冲裁,薄片金属件冲裁模具用于对带料(图未示)进行冲裁形成薄片金属件,该薄片金属件为目前冰箱压缩机的吸气阀片(如图3所示),该吸气阀片具有舌簧缝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先松,未经梅先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93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