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0482.3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2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宏建;王书芳;潘卫国;李浩然;张咏乐;古丽;傅晓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法 脱硫 系统 烟气 增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湿法脱硫系统中应用。
背景技术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因其技术成熟、脱硫效率高,吸收剂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副产品可利用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成为目前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但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的运行普遍存在能耗和运行成本高、对煤种硫份的适应能力差、吸收塔后续设备堵塞结垢现象严重、设备磨损严重等问题,随着我国煤炭市场的不稳定性,众多电厂长期燃用超出设计硫份的燃煤,导致脱硫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随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的实施,很多脱硫装置被迫进行增容改造工作。脱硫装置的增容改造动辄耗资千万,改造施工周期3~4月,给电厂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及环保压力。若能在不对原有脱硫设备进行增容改造的前提下,应用脱硫增效剂来满足脱硫系统的设计脱硫效率是目前脱硫行业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湿法脱硫系统中的烟气脱硫增效剂。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的一种湿法脱硫系统中的烟气脱硫增效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上述的一种湿法脱硫系统中的烟气脱硫增效剂在湿法烟气脱硫中的应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增效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其组成及含量如下:
镁盐 1-49%
钠盐 8-66%
有机胺 2-43%;
所述的镁盐为硫酸镁;
所述的钠盐为EDTA二钠或腐植酸钠;
所述的有机胺为亚乙基双吗啉或甲基二乙醇胺。
上述的一种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增效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将镁盐、钠盐和有机胺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即得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增效剂。
上述的一种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增效剂适用于燃用高硫煤,即硫含量为>3%的机组所配置的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设备中。
上述的一种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增效剂在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设备中的应用方法,步骤如下:
按照湿法脱硫系统中烟气脱硫设备的使用要求,将石灰石与水按质量比即石灰石:水为3-20:100的比例将石灰石和水混合搅拌成石灰石浆液;
然后在上述的石灰石浆液中加入占石灰石浆液重量1-5%的湿法脱硫系统中的烟气脱硫增效剂,控制温度为45-65℃,转速为300-500r/min,时间为4-5h进行搅拌,从而使湿法脱硫系统中的烟气脱硫增效剂分散并与石灰石浆液接触;
搅拌混合结束后得到的含有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增效剂的石灰石浆液直接送入湿法脱硫系统中的烟气脱硫设备中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增效剂,由于含有有机胺,加入到石灰石浆液中,由于其自身具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能够很好的提高石灰石浆液的脱硫效率。
进一步,通过工业实践表明,加入本发明的一种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增效剂后,提高了碳酸钙的转化率,缩短了脱硫反应时间,提高脱硫剂的利用率并且脱硫率提高了3-15%,进而降低运行费用,同时还能减缓了钙的结垢速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种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增效剂可以应用于各种燃烧设备所配置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可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操作方便,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对添加有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增效剂的石灰石浆液的硫容情况进行测定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石灰石浆液中添加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增效剂的硫容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3、石灰石浆液中添加湿法脱硫系统的烟气脱硫增效剂的碳酸钙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液相中硫容含量的测定通过采用碘量法,即HJ/T56-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S].2000.进行测量溶液中亚硫酸根含量,进而换算出硫容。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所用的仪器型号及生产厂家的信息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学院,未经上海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04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