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平井偏心环空顶替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1014.8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7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冯福平;艾池;于法浩;崔志华;徐海粟;张嵇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曹爱华 |
地址: | 163319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偏心 顶替 参数 优化 设计 方法 | ||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水平井固井顶替技术,具体涉及的是水平井偏心环空顶替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二、背景技术:
良好的层间封隔效果是实现水平井分段压裂提高薄差油层和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水平井顶替时由于套管自重造成的偏心和水泥浆与钻井液密度差的联合作用,使得固井顶替时顶替界面沿某一方向发生指进,两相流体掺混严重,造成钻井液迟流降低界面胶结强度和水泥石抗压强度,无法形成良好的封隔系统,导致许多水平井压裂后很快层间窜通,严重影响到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势的发挥。
对于水平井顶替来说,主要存在如下两个问题:
(1)水平井套管下入困难,套管偏心严重造成指进现象
水平井套管下入过程中摩阻力要比常规直井大,尤其在大斜度井段和水平井段,套管对井壁的侧压力加大,从而增加了水平井下套管摩擦阻力,为了保证水平井套管的顺利下入,对水平井套管串的扶正器有严格的限制;在大斜度或水平段,套管在自重作用下,套管贴在井壁下侧,形成严重的偏心,套管偏心形成宽窄不一的环空间隙,固井顶替时顶替流体在宽间隙处的流动阻力要小于窄间隙处,使得顶替界面容易沿宽间隙处发生指进,窄间隙处造成钻井液迟流,顶替界面掺混严重,影响顶替效率和固井质量。
(2)水平井顶替流体密度差造成明显的指进现象
水平井的特殊受力条件使其注水泥工艺和垂直井有所区别。钻井液、水泥浆及前置液等所受重力方向已经不再是轴向而是径向了。由于密度差的原因,使得重的液体总是沉向低侧,流速剖面尖锐、呈指形,水泥浆在低边形成指进现象,而轻的钻井液聚集在井眼上侧,很难替走形成连续的窜槽通道,最终导致环空顶替效率低,使环空不能完全被水泥浆充满,从而影响固井质量;同时水泥浆在水平状态下,由于重力作用易沿环空上部形成一个水槽带,即出现游离液窜槽现象。这条水槽带在水平井后期开发过程中,将为分层、分段开采造成极大困难。
目前通常采用安装套管扶正器和套管漂浮技术来改善水平井套管的居中效果,但由于水平井套管下入困难,对套管扶正器的下入数量和类型有明确的限制,因此水平井套管偏心严重的情况无法通过下入扶正器的方法加以解决。水平井顶替效果受到顶替流体的密度差、流体流变性能以及套管偏心的共同影响,在水平井中由于密度差的原因套管居中时在井眼下侧形成明显的指进现象,因此对于水平井固井顶替来说,并不是套管完全居中时顶替效果最好,不同的顶替流体密度差以及流变参数条件下实现稳定顶替时所对应的套管居中度是不一样的,盲目的追求水平井套管居中不仅会增加套管下入风险,同时还会形成明显的指进现象降低层间封隔效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水平井偏心环空顶替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给出不同顶替流体密度差、流变参数和套管居中度的匹配关系,提高水平井偏心环空顶替效果,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目前还没有给出类似的优化设计方法。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水平井偏心环空顶替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它用于解决水平井固井顶替时顶替界面沿某一方向发生指进,两相流体掺混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水平井偏心环空顶替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如下:
步骤一、计算在给定套管下入安全的条件下水平段套管的平均偏心度;
步骤二、考虑顶替流体密度差引起的驱动力和宽窄间隙阻力对顶替界面形状的影响,建立水平井偏心环空顶替界面形状计算模型;
其中:
式中:为顶替界面形状函数;为周向角度;为水泥浆与被钻井液的密度差;为斯托克斯数;H为环空间隙的一半;为流体K修正的压力梯度超过临界修正压力梯度的值;为流函数在周向与轴向梯度的模;为流体K的屈服应力极限值;m为流体K流性指数的倒数;k为流体K的稠度系数;L为选取的研究对象单元体长度;为关于的偏导数;为套管偏心度;
步骤三、通过高温高压流变仪和钻井液密度仪测量水泥浆和钻井液的流变参数及密度;
步骤四、采用实测流变参数、密度差及步骤一计算所得套管偏心数据进行水平井偏心环空顶替界面形状计算,改变水泥浆与钻井液的密度差分析顶替界面掺混的长度,得出保证最小顶替界面掺混长度时的水泥浆与钻井液的密度差;
步骤五、调整水泥浆的密度,使之达到与实现最小顶替界面掺混长度时所需要的密度相等或接近。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10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装置和组装该照明装置的方法
- 下一篇:高压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