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施工电梯基础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43373.7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6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钧颐;姚建国;陶桂华;张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兴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4 | 分类号: | E02D27/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 电梯 基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电梯,具体说是一种用于架设施工电梯的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由于地下室、裙房及基坑支护回填等诸多原因,施工电梯基础往往不能直接设置到地基上,给电梯安装、使用带来困难。传统将施工电梯基础安装在高层建筑的边坡上、护坡上,其软弱土层易引起电梯下沉倾斜,存在安全隐患。现有以地下室或裙楼顶板作为安装施工电梯的基础,通过钢管脚手架的形式将施工电梯底部固定于地下室或裙楼顶板上,存在搭设操作烦琐、费用高,且在施工电梯较高时,其底部直接固定稳定性能差,使用不安全,同时其整体着力于地下室或裙楼顶板上,易造成地下室或裙楼顶板受压开裂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制作成本低,能稳定、牢固支撑施工电梯,使用安全性能高的施工电梯基础结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施工电梯基础结构,其技术特点是包括上混凝土基座和支撑架,上混凝土基座设置于地下室顶板上或裙楼顶层顶板上,支撑架垂直设置于地下室内,或支撑架由上至下垂直穿接裙楼一层以上楼层设置于裙楼内,支撑架的顶端与上混凝土基座浇筑一体,支撑架的底端与地下室底板或裙楼底层底板浇筑一体,或支撑架的底端与裙楼内任意一层楼层地面上的下混凝土基座浇筑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由一根以上的格构柱组成,格构柱的顶端与上混凝土基座浇筑一体,格构柱的底端与下混凝土基座浇筑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顶端穿过上混凝土基座连接设置于上混凝土基座上端面的基础钢板。
再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底端经预埋件与地下室底板或裙楼底层底板或下混凝土基座浇筑一体。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地下室底板、顶板上安装施工电梯,或在裙楼任意一层、顶层上安装施工电梯,施工电梯荷载依次通过上混凝土基座上端面的基础钢板、支撑架、下混凝土基座直接传入地下室底板或裙楼任意一层楼层或裙楼底层底板,不影响原结构和使用功能,保证了地下室及人防工程不留施工洞,不占用建筑物外场地;同时施工电梯基础安装在地下室底板上,节省了原有基础钢筋混凝土及持力层处理费用,解决了电梯基础安装在边坡上、护坡上,软弱土层上而引起的电梯下沉倾斜问题,且通过预埋件浇筑混凝土一体结构,并由支撑架格构件支撑,结合支撑架的上、下限位,有效提高施工电梯基础的稳定、牢固,确保施工电梯使用安全。该结构适用已建、在建工程主楼周边有地下室、裙房,施工场地窄小,周边环境特殊,建筑物基坑回填土较深,场地土质较软的施工电梯的安装和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顶板1、底板2,中间板3,上混凝土基座4,下混凝土基座5,基础钢板6,支撑架7,预埋件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实施例一,一种施工电梯基础结构包括上、下混凝土基座4、5、基础钢板6、支撑架7和预埋件8。上混凝土基座4设置于地下室或裙楼顶层顶板1上,上混凝土基座4上表面一体浇筑有基础钢板6,支撑架7由上至下垂直穿接地下室或裙楼的中间板3设置于地下室或裙楼内,支撑架7的顶端穿过地下室或裙楼顶层顶板1、上混凝土基座4连接基础钢板6,支撑架7的底端与地下室或裙楼底层底板2上的下混凝土基座5经预埋件8浇筑一体,支撑架7由一根以上的格构柱组成。
图2所示实施例二,一种施工电梯基础结构包括上、下混凝土基座4、5、基础钢板6、支撑架7和预埋件8。上混凝土基座4设置于地下室或裙楼顶层顶板1上,上混凝土基座4上表面一体浇筑有基础钢板6,支撑架7由上至下垂直穿接地下室或裙楼的中间板3设置于地下室或裙楼内,支撑架7的顶端穿过地下室或裙楼顶层顶板1、上混凝土基座4连接基础钢板6,支撑架7的底端与地下室或裙楼任意一层中间板3上的下混凝土基座5经预埋件8浇筑一体,支撑架7由一根以上的格构柱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兴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泰兴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33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