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子印迹整体柱固相微萃取纤维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44478.4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1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谭峰;王晓春;李莲君;全燮;陈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J20/281 | 分类号: | B01J20/281;B01J20/3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602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子 印迹 整体 柱固相微 萃取 纤维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分子印迹整体柱固相微萃取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长度为5~20cm的毛细管,其内壁依次进行碱洗、酸洗、水洗、氮气吹干;
(2)用N,N-二甲基甲酰胺配置0.5~5.0mg/mL的石墨烯溶液A,再用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偶氮二异丁氰、N,N-二甲基甲酰胺配置溶液B,将溶液A加入到溶液B中,超声混匀、氮气脱氧,获得预聚合物溶液C;
(3)将步骤(1)制备的毛细管一端浸入预聚合物溶液C,通过毛细作用力将溶液吸入毛细管内,取出用硅橡胶将毛细管两端封住,置于50~80°C恒温反应12~24h;
(4)用氢氟酸对步骤(3)反应后的毛细管进行腐蚀,得到长度为1~6cm、两端附着在毛细管壁的聚合物纤维,再将整个毛细管浸入5%乙酸-甲醇中2h,去除模板分子,室温干燥;
(5)从步骤(4)中的聚合物纤维中间折断,获得两根分子印迹整体柱固相微萃取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是玻璃毛细管或石英毛细管,内径为0.05~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溶液用碳纳米管溶液替代,浓度为0.5~5.0m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功能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酰胺或二乙烯基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功能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酰胺或二乙烯基苯。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的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或苯乙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的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或苯乙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功能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酰胺或二乙烯基苯。
9.根据权利要求1、2、5、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模板分子是双酚A、三嗪化合物、四环素或氟喹诺酮。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模板分子是双酚A、三嗪化合物、四环素或氟喹诺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未经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447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