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涂层浆料及使用该涂层浆料对基布涂层染色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45212.1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6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陶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美兰橡塑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52 | 分类号: | D06P1/52;D06P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2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涂层 浆料 使用 染色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印染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涂层浆料及使用该涂层浆料对基布涂层染色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纺织产业用布涂层布包括汽车产业用布(如车罩、蓬布)市场需求非常强劲,随着汽车消费增长其市场容量也在不断扩张。
传统汽车产业用布多选用化纤布经染色后再进行PA或PU涂层,其生产过程会需要大量能耗及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其他涂层布如帐篷布、合成革里布、广告布、服装里布等其市场容量占到传统纺织品一半以上。因此,一种新生产工艺的推广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整合染色和涂层工艺,改变传统染料染色工艺,将色浆通过特定载体与聚丙烯酸酯乳液混合,以达到涂层过程中使基布上色的目的,成功实现染色涂层一次合成的新工艺,并且色牢度及涂层绑纱强度达到染色、涂层两步法工艺质量指标,成品干磨,湿磨色牢度均达到国家标准且涂层撕裂强度优于传统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涂层浆料,其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分:
水性色浆 10~30份;
聚乙烯醇水溶液 40~60份;
聚丙烯酸酯乳液 20~40份;
架桥剂 2~6份;
增稠剂 2~6份;
其中:
以重量份计,所述水性色浆的原料配方如下:
颜料 30~50份;
醇类溶剂 5~15份;
表面活性剂 5~10份;
水 50~70份;
以重量份计,所述聚乙烯醇水溶液的原料配方如下:
聚乙烯醇 5~10份;
水 80~100份;
所述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固含量为10%~15%。本方案中所述聚丙烯酸酯乳液由商购获得,商购的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固含量为50%左右,再加水稀释至固含量为10%~15%。
选用聚乙烯醇为其中一种原料,所述聚乙烯醇是一种用处相当广泛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性能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其水溶液有很好的粘接性和成膜性,能耐油类、润滑剂、烃类等大多数有机溶剂。
所述颜料为有机颜料或炭黑。
所述醇类溶剂为二丙酮醇。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羧酸钠盐分散剂。
所述水为软水。
本发明采取的又一技术方案是:一种使用上述的涂层浆料对基布涂层染色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性色浆的配制:按配方量,将颜料、醇类溶剂、表面活性剂及水混合,搅拌均匀;
(2)聚乙烯醇水溶液的配制:按配方量,将聚乙烯醇、水混合,搅拌均匀;
(3)涂层浆料的配制:按配方量,将水性色浆、聚乙烯醇水溶液、聚丙烯酸酯乳液、架桥剂、增稠剂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所述涂层浆料;
(4)涂布、固纱:先将步骤(3)制得的所述涂层浆料用水稀释,且所述涂层浆料与所述水的重量比为1~1.2:1,然后将稀释后的所述涂层浆料通过涂层机在基布上进行正反面涂层、固纱包覆、烘干、分切包装。
步骤(4)中,所述涂层机的烘箱温度为180℃~200℃,所述烘箱的数量大于等于6节,涂布速度为50m/min~70m/min。
本发明中,全部所述的原料均可以通过商购得到,满足标准化工产品要求。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配制的水性色浆具有耐迁移性好,在树脂膜中不发生迁移;耐热性好,在高温下有良好热稳定性,不变色,不分解;化学稳定性好,有良好的耐酸性、耐碱性,与其他助剂不发生化学反应;分散性好,在低粘度条件下能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与树脂系统具有良好的混合性和相容性,在机械搅拌下可达到均匀稳定状态。
本发明的涂层浆料选用的是水性色浆、聚乙烯醇水溶液、聚丙烯酸酯乳液,均是环保型材料,为后面的生产工艺实现了节能降耗,废水零排放,零污染,生产成本上能够降低50%左右。
在传统纺织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不需要退浆染色,使用本发明的涂层染色工艺可完全达到染色要求,在生产成本及节能降耗方面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美兰橡塑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美兰橡塑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5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