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平衡分压分流控制系统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45248.X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5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霄;姬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云霄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02 河北省邯郸***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平衡 分流 控制系统 有机 废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内置平衡分压分流控制系统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主要采用的简单的布水系统和外部供水管路系统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
1、外部供水管路系统的设计,管路系统位于塔体外部,需要做良好保温处理,即使这样阀门在冬季也常有冻裂的现象,并且难以更换,如更换需全部放掉罐内的水和厌氧污泥,重新放回厌氧污泥后,还要进行至少一周的调试恢复,费工费力影响整个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损失难以估量。
2、外部供水管路系统在罐外系环形分布,制作时要把大直径钢管做弧形非常困难,有时弯制不成就做成了多边形,影响布水性能。同时外部的突出,给运输、吊装安全带来易损的隐患。
3、布水系统由于管路的分流及压力的不平衡,使得内部分流、分压下均衡,厌氧污泥的除污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4、内部维修的困难:由于污水的杂质、杂物较多,内部分流系统因为无回流排污处理机构,经常造成阻塞,且不易察觉,维修更是困难。维修一次都要关停整个系统,排空内部废水及厌氧污泥,维修完毕重新放回厌氧污泥后,还要进行至少一周的调试恢复,费工费力还影响整个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损失难以估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平衡分压分流控制系统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一种内置平衡分压分流控制系统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进水管道、废水处理塔,废水分压器、排污导流器、排污管道及送水管,其特征在于:厌氧进水管道、废水处理塔,废水分压器、排污导流器和排污管道均位于废水处理塔内部,厌氧进水管道连接废水分压器,废水分压器的下端为排污导流器,排污导流器的下端连接排污管道,废水分压器四周设置8个送水管。
每个送水管之间的夹角为45°。
每个送水管终端设置两个布水器。
厌氧进水管道进入废水处理塔的接口处均设有法兰。
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外部供水管路系统采用内置式,因罐内水温经常保持在摄氏35度左右,一举解决了保温和制造的难题,减少了外部的管道和阀门,节约了制造费用且外部干净利索,包覆方便,在运输、吊装中也减少了磕碰的危险隐患。
2.内部结构,废水分压器,压力和流量均衡,克服了布水不均现象,
3.内置排污导流器去除杂物阻塞,十分方便,不用排空塔体,不用停产检修,成功实现了不停车排废,对整个污水处理站的连续运行意义重大。
以上改进,在实践应用中体现了运行方便、提高质量、提高效率、降低人工及维修成本等效果,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目前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图2:目前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内部俯视图;
图3:本发明的一种内置平衡分压分流控制系统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图4:本发明的一种内置平衡分压分流控制系统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内部俯视图;
图5:本发明的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装置的管路示意图。
1-废水分压器,2-送水管,3-法兰,4-布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厌氧进水管在废水处理塔外部,也冬天容易将水管冻裂。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厌氧水进入废水处理塔后没有压力调节装置,常因为堵塞、压力不平均等问题造成排污效果差。
如图3所示,厌氧进水管道、废水处理塔,废水分压器、排污导流器和排污管道均位于废水处理塔内部,厌氧进水管道连接废水分压器1,废水分压器1的下端为排污导流器,排污导流器的下端连接排污管道,废水分压器1四周设置8个送水管2。从而有效的防止了水管被冻裂以及布水管出口压力不平均的问题。
如图4所示,图4为废水处理塔内部的布水系统图,废水分压器四周设置8个送水管,每个送水管之间的夹角为45°每个送水管终端设置两个布水器4。
厌氧进水管道进入废水处理塔的接口处均设有法兰3。
布水器喷淋管如图5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云霄,未经刘云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52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厂化养殖废水生物污染去除装置
- 下一篇:掺碳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