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包钢线的制造方法及制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45399.5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0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胡连锋;胡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嘉合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刘明华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钢 制造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包钢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铜包钢线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铜包钢线是将铜的优良导电性、耐蚀性和钢的高强度结合为一体的双金属复合材料。铜包钢线主要用于电气化铁路、防雷接地系统、通讯、电子元器件引出脚等各个领域。目前,市场上的铜包钢基本上采用电镀工艺,电镀工艺具有成本低,价格便宜的优点,但是生产厚铜层、大截面、大长度的比较困难,而且,铜钢结合力差,还有三废污染。
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水平连铸法生产工艺,连铸法将处理干净的钢芯在氮气的保护下加热到1150℃~1250℃,同时利用工频炉将电解铜加热熔化,将加热后钢芯快速通过铜液,结晶成铜包钢料,再拉制成铜包钢导体。但是该工艺需要将铜加热融化,需要将钢芯加热,因此能耗较高,而且拉制时容易产生加工硬化现象。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制造铜包钢线的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铜包钢线的制造方法。本发明通过纵向包覆法制造铜包钢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铜包钢线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纵向包覆步骤,采用铜带纵向包覆在钢芯线外面;焊接步骤,将铜带的对接纵缝焊接起来;轧制步骤,将焊接后的铜带和钢芯线轧制成所需外径的铜包钢线。
可选地,在纵向包覆步骤,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清洗步骤,将铜带和钢芯线清洗干净。清洗步骤有助于铜带更紧密的包覆在钢芯线上,提高包覆界面之间的结合质量。
可选地,在轧制步骤前,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拉制步骤,将焊接后的铜带和钢芯线预先拉制,拉制后的外径大于最终产品的外径。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执行总截面收缩率为5~25%的拉制步骤。
可选地,可以在加热条件下执行纵向包覆步骤,例如可以采用感应加热的方法,将铜带和钢芯线加热到800℃以上,在高温下促使铜层接合面通过原子扩散进行冶金接合,可以提高铜带和钢芯线之间的结合强度。
可选地,可以在惰性气氛下执行纵向包覆步骤。例如可以采用氩气保护进行纵向包覆,以避免在铜带和钢芯线之间的包覆界面之间形成氧化层,降低二者之间的结合质量。特别地,如果将铜带和钢芯线加热到800℃以上进行纵向包覆时,特别需要惰性气氛保护,以避免在铜带和钢芯线之间出现氧化层。
可选地,可以在轧制步骤之后,执行退火步骤。例如在真空充气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在高温下促使铜层接合面通过原子扩散进行冶金接合,并消除拉制时产生的加工硬化现象。例如,可以将铜包钢线加热至700℃-800℃进行退火。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铜包钢线的制造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进料装置、纵向包覆成型装置、焊接装置、轧制装置、收线装置。
可选地,本发明的铜包钢线的制造系统,还可以包括位于焊接装置与轧制装置之间的拉制装置,用于拉制焊接后的铜包钢线。
可选地,本发明的铜包钢线的制造系统,还可以包括位于进料装置前的清洗装置,用于清洗铜带和钢芯线。
可选地,本发明的铜包钢线的制造系统,还可以包括位于轧制装置后的退火装置。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制造高质量的铜包钢线,而且不需要将铜加热融化,因此降低了能耗。此外,本发明的方法通过轧制工艺,更有利于制造直径尺寸较大的铜包钢线。本发明的制造系统可以一次成型制造铜包钢线,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能耗较低。
附图说明
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或更为具体地得以阐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铜包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实施例的制造铜包钢线的系统图。
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显示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发明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嘉合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嘉合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53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