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楼板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45589.7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0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利;樊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永利 |
主分类号: | E04B5/28 | 分类号: | E04B5/28;E04B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板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楼板构件。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领域,楼板是一种最基本的结构构件。常见的楼板形式包括现浇楼板及预制楼板两种。预制楼板采用工厂制作,运输至施工现场然后吊装至设计位置。采用预制板施工效率较高,但是由于采用预制板的结构整体性不好,抗震性能较差,正常使用中极易产生通长裂缝。在人们对结构安全性及建筑舒适性要求日益增高的今天,预制板正逐渐退出建筑市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和现浇组合楼板成为最主要的楼板结构形式。
现有现浇楼板技术中最常用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一般采用施工顺序:支模板-绑钢筋-浇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厚拆除模板。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应用广泛,技术成熟;此种方法的弊端是人工成本高,施工速度慢,施工质量不易控制,施工成本较高。
现有现浇楼板技术中另一种形式为组合楼板。鉴于近年来人工成本的快速增加,组合楼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现有组合楼板中的一种形式是采用压型钢板作为永久性模板,施工后不拆除,此种方法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此做法的缺点是:1、一般还需在压型钢板底部凹槽内另行单向布置受力钢筋,用钢量较高,2、楼板为单向板,受力较双向板性能较差,3、由于压型钢板的波纹加厚了楼板的整体厚度,故降低了建筑的有效净高,影响了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4、楼板底面不平整,增加了建筑装修成本。
现有组合楼板中的另一种形式为钢筋桁架模板。钢筋桁架模板是将楼板中钢筋在工厂加工成钢筋桁架,并将钢筋桁架与压型钢板连接成一体的组合模板,钢筋桁架模板是将钢筋桁架与镀锌钢板在工厂连接成一体,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安装,安装完成后浇筑混凝土,钢筋桁架组合楼板一般为单向受力板,但需要双向受力时需要现场进行钢筋绑扎,此种方法减少了人工的费用。此做法的缺点是:1、压型钢板的功能仅用作模板,需在楼板底部另设钢筋以承受楼板荷载,用此种方法施工用钢量较高,2、楼板为单向受力板,受力性能类似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受力性能较差,3、由于采用异形钢板,增加了楼板厚度,降低了空间的利用效率。4、当需要设置成双向板时,需另行现场绑扎垂直钢筋桁架方向的钢筋,不仅增加了用钢量,还增加了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楼板构件,以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充分利用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楼板构件,由钢构件及混凝土浇筑形成,所述钢构件包括底板及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竖肋,所述底板和竖肋经与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体。
其中,所述底板采用平面金属板。
其中,所述底板采用等厚度平面钢板或采用变厚度平面钢板。
其中,所述底板由多块钢板构成,所述多块钢板之间以焊接或锚接或铆接连接。
其中,所述竖肋的材质采用金属材质、或采用混凝土。
其中,所述竖肋为型钢、或钢筋、或铆钉以令所述底板与混凝土拉结成整体构件。
其中,所述竖肋由至少二个单构件组成。
其中,所述竖肋的至少二个单构件单向布置,或也可双向布置,或其他形式布置。
其中,所述竖肋与底板的连接采用焊接或螺接或铆接连接。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以平面钢板和竖肋连接形成楼板构件;施工阶段起到模板的作用,直接在平面钢板上浇筑混凝土,无需支设模板及拆除模板;正常使用阶段,平面钢板与混凝土组成的整体构件承担加载到楼板上的各种作用力,无需设置底部受力钢筋;由于采用钢板承受底部拉力,故比传统的楼板承受荷载的能力更大,变形更小,能够有效地降低板厚及增加板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楼板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底板;
12、竖肋;
13、混凝土;
14、柱;
15、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楼板构件,由钢构件及混凝土浇筑形成,所述钢构件包括底板及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竖肋,所述底板和竖肋采用焊接或螺接或铆接连接后,经与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体。
所述底板采用平面金属板,特别是等厚度平面钢板或采用变厚度平面钢板;所述底板由多块钢板构成,所述多块钢板之间以焊接或锚接或铆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永利,未经赵永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55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