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内装吊挂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5785.4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3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施青松;邓锐;田菲;王明涛;曾要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12 | 分类号: | B61D1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牛莉莉;周海斌 |
地址: | 210031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吊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内装吊挂臂,适用于高集成度地安装城际动车组车顶内装部件。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城际动车组车厢内部通常在车体上设有C形槽,并采用连接件将内装部件与C形槽固定连接在一起,如申请号2012206530474授权公告号CN20292364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采用T形滑块与C形槽配合,并在T形滑块上固定功能部件,再以功能部件与内装部件固连。
然而,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于:不同的车厢顶部内装部件需要以不同的功能部件吊装,例如,空调风道和车顶板需要通过铝板焊接件吊挂臂与对应的车体C形槽固连;线槽、侧顶板、灯带等部件需要先与对应的分段铝型材吊挂臂固连,然后各分段铝型材吊挂臂再经同一通长铝型材吊挂臂与对应的车体C形槽固连。如此一来,不但接口繁多、安装方式复杂、难以调整安装尺寸,安装效率低下,而且会增加车厢重量,不利于节能减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内装吊挂臂,可同时安装各种车厢顶部内装部件,集成度高,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并降低车厢重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多功能内装吊挂臂,为长条型材,其特征是,所述型材断面具有上侧与外部车厢体固连的斜边,所述斜边的低端朝下延伸出第一折边,所述斜边的中部朝下延伸出靠向第一折边的第二折边,所述第一、第二折边远离斜边的末端经用以吊挂灯带和侧顶板的第一C形槽固连;
所述斜边靠近高端处朝下延伸出远离第二折边的第三折边,所述斜边中部与第二折边连接处朝下延伸出远离第二折边的第四折边,所述第三折边中上部与第四折边中部交叉,所述第四折边远离斜边的末端向下延伸出靠向第三折边的第五折边,所述第三、第五折边远离斜边的末端经用以吊挂空调风道和车顶板的第二C形槽固连;
还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二、第三折边固连的水平第六折边,所述第六折边下侧设有至少两个用以吊挂线槽的第三C形槽;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C形槽的开口竖直朝下;所述第三C形槽所处高度高于第二C形槽,所述第二C形槽所处高度高于第一C形槽。
采用该结构即可实现同时安装各种车厢顶部内装部件,集成度高,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并降低车厢重量。
申请人经深入实践研究终于得出了进一步优化改进的方案,能显著提升整个吊挂臂的耐用性,与上述技术方案相比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第六折边中点经第一支边跟斜边中部与第二折边的连接处固连;所述第六折边中点还经第二支边跟第三折边与第四折边的交叉处固连;所述第六折边与第三折边连接处经第三支边跟第四折边与第五折边的连接处固连,所述第六折边与第二折边连接处经第四支边跟斜边固连;
所述第一支边与第二、第六折边,所述第一、第二支边与第四折边,所述第二支边与第三、第六折边,所述第三支边与第五、第三折边,所述第三支边与第三、第四折边,所述第四支边与第二折边和斜边,所述第三、第四折边与斜边分别形成锐角三角形;所述第一、第二折边与斜边形成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折边和斜边为直角边。
本发明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斜边与水平线的最小夹角为30°。这可以使整个吊挂臂斜向安装于车厢体顶部斜向侧,进而顺利地实现对各种车厢顶部内装部件的安装。
优选地,所述斜边与第二、第四折边连接处为斜边中点;所述斜边与第三折边连接处为斜边上半部的中点;所述斜边与第四支边连接处为斜边下半部的中点。这是申请人经深入实践研究得出的最优化结构,使整个吊挂臂的各种性能均最优化。
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C形槽分别具有槽底,所述槽底两端向下延伸出槽壁,所述各槽壁末端分别向另一槽壁所在侧延伸出折边,所述两折边之间留有空隙,所述槽壁与折边连接处具有缺口。这样可以顺利安装T形螺栓,缺口部位可以卡住T形螺栓的栓帽,不必采用专门定制的T形滑块。
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三C形槽位于第六折边的末端。这样可以进一步确保线槽吊装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型材为一体成型的金属材质型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以模块化设计实现高集成度,减少安装接口,极大地提高了安装效率,有利于降低设计及制造成本。
(2)安装时操作方便灵活,便于调整。
(3)接口简单,模块化、统型程度高。
(4)结构简单、重量轻,生产工序少,降本增效突出。
(5)车厢顶部内装部件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57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