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瓣式弯头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49232.6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7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江;陈柳华;王振良;营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新核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30 | 分类号: | B29C33/3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庆华 |
地址: | 211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瓣式 弯头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瓣式弯头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玻璃钢弯头模具是膨胀式整体结构,在弯头的内弧面有b=10~20mm宽的弧缝,在弧缝间填塞胀条。
脱模时,先取下弧缝中的胀条,使模具收缩,再脱下产品。
由于模具与产品的接触面大,往往脱模困难。
当两端是直径较大的承口时,整体模具无法脱模,产品不能整体成型,需分别成型后再手糊对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玻璃钢弯头模具脱模困难、当两端是直径较大的承口时,整体模具无法脱模,产品不能整体成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瓣式弯头模具,包括弯头内芯组、弯头软膜套、承模、旋转支撑杆;所述弯头内芯组包括二个以上的弯头内芯,弯头内芯之间通过链条连接,相邻的弯头内芯通过销键定位;所述弯头软膜套外蒙在弯头内芯组上;两个承模分别固定在由弯头内芯组和弯头软膜套组合成的模体的两端;每个承模的顶盖上固定一件旋转支撑杆,且旋转支撑杆位于模体的旋转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将弯头模体分成若干部件组装而成,不仅使模具重量更轻,便于搬运组装,且解决了传统玻璃钢弯头模具脱模耗时费力的缺点;当弯头两端是直径较大的承口时,整体模具无法脱模,产品不能整体成型的缺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模具的两端可各加设承模,承模通过可拆卸的丝杆连接弯头内芯组,所述丝杆一端通过螺母连接承模,另一端连接固定弯头内芯组,所述旋转支承杆固接在承模的顶盖上。
本发明的优点是:便于脱模,提高生产效率;当两端是直径较大的承口时,产品可整体成型;模具重量更轻,便于搬运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玻璃钢弯头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传统的玻璃钢弯头模具是膨胀式整体结构,包括弯头模体1和旋转支撑杆2,在弯头模体1的内弧面有b=10~20mm宽的弧缝,在弧缝间填塞胀条3。
脱模时,先取下弧缝中的胀条3,使模具收缩,再脱下产品。
由于模具与产品的接触面大,往往脱模困难。
当两端是直径较大的承口时,整体模具无法脱模,产品不能整体成型,需分别成型后再手糊对接。
如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弯头内芯组、弯头软膜套6、承模4、旋转支撑杆2;所述弯头内芯组包括二个以上的弯头内芯5,弯头内芯5之间通过单排链条7连接,相邻的弯头内芯5通过销键8定位;所述弯头软膜套6外蒙在弯头内芯组上;两个承模4分别通过可拆卸的丝杆9固定在弯头内芯组的两端,所述丝杆一端通过螺母10连接固定承模4,另一端连接固定弯头内芯组;为提高固定效果,螺母10和承模4的顶盖之间还压有垫片,以增大摩擦,每个承模4的顶盖上固接一件旋转支撑杆2,且旋转支撑杆2位于模体的旋转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模具组装:
将单排链条7从弯头内芯5之间穿入,将各弯头内芯5连接起来;
用丝杆9将承模4装在组合后的弯头内芯组上;
拧紧丝杆9,使单排链条7绷紧;
蒙上弯头软膜套6。
模具拆卸:
松开拉杆9的螺母10,取下拉杆9及承模4;
拉动单排链条7,将各弯头内芯5取下;
取出弯头软膜套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新核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新核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9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绝缘试验用屏蔽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石膏砌块浇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