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式可调传动杆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49867.6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7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仲雄;高福强;李明强;李彦良;胡璇;邵树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高福强 |
主分类号: | F16H3/091 | 分类号: | F16H3/091;F16H21/48;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2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可调 传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杆,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式传动杆。
背景技术
传动轴是动力传动的常用部件。在一些传动轴的使用场合,一个转动轴除了需要承担主传动路线的动力传动之外,还需要承担一些辅助部件的动力传动,如公开号为CN20221852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的传动结构,如图1所示,其谋求减轻施加于清选风机轴的负荷以提高清选风机轴的耐久性。该传动结构具有将来自发动机(72)的动力向收割输送装置(2)及脱粒装置(3)传递的传动装置(B),传动装置(B)构成为,将来自发动机(72)的动力向脱粒装置(3)所具有的清选风机轴(51)的一端部传递,再从清选风机轴(51)的一端部向收割输送装置(2)和脱粒装置(3)的脱粒筒(19)传递。因此,清选风机轴同时还承担了其它主传动路线的动力传动。其起到的作用是节约了传动部件,更为合理的分配了传动空间。但该传动方式使得清选风机的转速单一,无法进行调整。而清选风机的转速最好根据谷粒的湿度、成熟度、大小等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清选效果。但现有技术中,通过一个传动杆无法同时传动两种转速,因此,该项技术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一个传动杆无法同时传动两种转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同一个传动杆能够同时传动两种转速,且在动力输入端的转速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对输出转速进行调整的复合式可调传动杆。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复合式可调传动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杆和套设在主杆外侧,并与主杆转动连接套杆,主杆的右端为动力输入端,主杆的左端为动力输出端,主杆的左端穿过一个变速箱箱体,并与该变速箱箱体的一侧转动连接,变速箱箱体的另一侧套设在套杆外侧,并与套杆转动连接,变速箱箱体内设有若干个变速输入齿轮,该变速输入齿轮固定在主杆上,变速箱箱体内设有一个变速轴,变速轴上设有若干个可移动且与所述的变速输入齿轮一一对应适配的变速齿轮,所述的套杆在处于变速箱箱体内的端部设有套杆输入齿轮,该套杆输入齿轮与设于变速轴上的一个齿轮相适配。本发明在使用时,主杆可以用于传动主动力,可以在套杆的外侧安装相应的装置(如收割机的清选风机的叶片),在主杆转动时,它可以通过变速箱将动力传递给套杆,在该动力传动过程中,主杆上的变速输入齿轮带动变速轴上的变速齿轮,变速轴上的相应齿轮又还动套杆入齿轮,进而带动套杆转动,变速轴上的变速齿轮可以通过移动变换不同变速齿轮与其相应的变速输入齿轮相啮合,达到变速的作用。该技术方案实现了同一个传动轴,在一个动力输入的情况下,输出两部分的动力,并且在主输出不变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所述的套杆上的动力输出进行调整,以适应外部情况变化的需要。达到了节能、适用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变速输入齿轮设有两个,分别为大输入齿轮和小输入齿轮,所述的变速齿轮设有两个,分别为与大输入齿轮相对应的小变速齿轮和与小轮入齿轮相对应的大变速齿轮,所述的大变速齿轮与所述的套杆输入齿轮恒啮合。所谓“恒啮合”指的是,大变速齿轮在变速比的切换中是需要移动的,而无论大变速齿轮怎么移动,套杆输入齿轮都保护与其相啮合的状态。本技术方案中,大输入齿轮与小变速齿轮啮合时,为一种传动比,小输入齿轮与大变速齿轮啮合时,为一种传动比。
本发明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一个传动杆无法同时传动两种转速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种同一个传动杆能够同时传动两种转速,且在动力输入端的转速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对输出转速进行调整的复合式可调传动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高福强,未经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高福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98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