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U,Np)O2嬗变燃料芯块及靶件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0398.X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5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尹邦跃;李强;屈哲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21C21/02 | 分类号: | G21C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np sub 嬗变 燃料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燃料循环领域,是核电站所产生的高放废物的一种安全的处理方式,特别涉及一种(U,Np)O2嬗变燃料芯块及靶件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核电站的远期风险来自于核废物的生物危害性。基于核资源有效利用、核安全及核废物处置成本考虑,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均确定了乏燃料分离-嬗变(P&T)的闭式核燃料循环路线。将乏燃料中的高放次锕系元素(Np、Am、Cm等)分离出来制成靶件,利用快堆所产生的快中子进行嬗变,可以大大降低核废物的放射性。
目前中国实验快堆已经并网,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也已经实现铀、钚及次锕系元素的分离。在此前提下,采用粉末冶金法将后处理分离出的次锕系元素制成燃料靶件,放入快堆进行嬗变已经具备了现实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Np)O2嬗变燃料芯块及靶件的制备工艺,既确保Np分布均匀,又能有效减小操作高毒性NpO2粉末时的个人剂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U,Np)O2嬗变燃料芯块及靶件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O/U原子比大于2.10的超化学计量UO2+x原料粉末放入电阻炉中,x=0~1,通入纯度99.99% H2气、加热至600℃保温4小时进行还原处理,使O/U比小于2.10;
(2)对还原处理后的接近化学计量UO2粉末进行球磨细化,将UO2粉末中位粒度控制在小于1μm;
(3)对球磨细化后的UO2粉末进行机械预压、破碎过筛和滚圆造粒处理,使粉末的松装密度大于20%TD;
(4)在密封屏蔽手套箱内采用三维运动混料器对已造粒UO2粉末和未造粒NpO2粉末进行两步法均匀混合,UO2与NpO2的总质量比为95:5;第一步先将全部NpO2与部分UO2按照质量比1:(1~4)的比例混合5~20小时,第二步将剩余UO2粉末与第一步混合粉末进行混合5~10小时;
(5)在手套箱内采用液压机对混合粉末进行冷压成型,成型压力300~350MPa,保压时间30~60秒,得到相对密度(即实际密度相对于理论密度的百分比)为50~55%的UO2-5%NpO2生坯;
(6)在手套箱内采用高温电阻炉对生坯进行无压烧结,先在1700~1750℃、<10Pa真空烧结2~4小时,待降温至1000℃时再通入5%H2-Ar2混合气氛保温2小时,得到相对密度为94~96%的(U0.95Np0.05)O2陶瓷芯块;
(7)在热室内将(U0.95Np0.05)O2陶瓷芯块装入包壳管,经组装、焊接、充氦密封制成(U,Np)O2靶件。
如上所述的(U,Np)O2嬗变燃料芯块及靶件的制备工艺,步骤(1)中,将接近化学计量UO2粉末的O/U比控制在2.04~2.08范围内。
如上所述的(U,Np)O2嬗变燃料芯块及靶件的制备工艺,步骤(2)中,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UO2粉末进行球磨细化,以丙酮或无水乙醇作为球磨介质,球磨工艺的参数条件包括:转速300~350rpm、直径7mm ZrO2球、球料质量比4:1、球磨时间30~40小时,将UO2粉末中位粒度控制在0.6~0.9μm范围内。
如上所述的(U,Np)O2嬗变燃料芯块及靶件的制备工艺,步骤(3)中,进行机械预压之前,向UO2粉末中加入相对于UO2粉末的0.1%质量的硬脂酸锌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03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