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火灾全过程作用的型钢混凝土梁性能的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0545.3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5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乾;张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火灾 全过程 作用 型钢 混凝土 性能 分析 方法 | ||
1.一种考虑火灾全过程作用的型钢混凝土梁性能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有限元软件中输入材料热工参数,编制仅考虑升温段水蒸气影响的场变量变换子程序,进行火灾全过程构件温度场建模求解;
步骤2:编制程序提取每个部件每个节点的历史最高温度Tmax,将提取结果写入温度场结果文件中;
步骤3:确定材料在常温、升温、降温、火灾后阶段的热力学模型,编制高温蠕变子程序,编制考虑不同阶段材料模型的场变量变化子程序,进行火灾全过程型钢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计算;
步骤4:编制程序,生成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模型节点坐标,进行计算外界降温阶段与火灾后阶段破坏的临界荷载比n1、升温阶段与降温阶段破坏的临界荷载比n2、火灾后剩余承载力系数kr的参数分析;
步骤5:提出升温阶段与降温阶段破坏的临界荷载比n2和火灾后剩余承载力系数kr的实用设计公式,对考虑火灾全过程作用型钢混凝土梁的破坏阶段进行判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火灾全过程作用的型钢混凝土梁性能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限元软件为ABAQUS,提取和写入温度结果采用Python语言编程,生成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模型节点坐标程序采用Matlab编制,生成的节点坐标直接替换已建立并验证过的INP文件中的节点坐标数据进行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火灾全过程作用的型钢混凝土梁性能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变量变化子程序为UFIELD,通过前后时刻单元温差来判别单元处于升温还是降温状态,从而取不同的场数值;所述高温蠕变子程序通过编制用户子程序CREEP来定义和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火灾全过程作用的型钢混凝土梁性能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学性能计算时,纵向受力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采用弹簧单元SPRING2模拟,纵向切向设置局部粘结力-相对滑移非线性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火灾全过程作用的型钢混凝土梁性能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型钢混凝土梁的破坏阶段进行判别具体为:引入n1表示外界降温阶段与火灾后阶段破坏的临界荷载比,n2表示升温阶段与降温阶段破坏的临界荷载比,当初始荷载比n<n1时,构件将可经历升降温过程并在火灾后继续承受荷载,发生火灾后破坏;当n1≤n<n2,构件将在外界降温阶段破坏;当n≥n2时,构件在外界升温阶段即发生破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火灾全过程作用的型钢混凝土梁性能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界降温阶段与火灾后阶段破坏的临界荷载比n1、升温阶段与降温阶段破坏的临界荷载比n2的计算步骤为:先给定一个升降温临界时间th,假定荷载比初始值n0,可以求出型钢混凝土梁破坏时所经历的时间t,判断时间t是否与外界降温至室温时刻tp或升降温临界时间th相等,如果不等,调整n0=n0±Δn重新计算时间t直至相等,从而获得对应的n1和n2值,而此时的耐火极限tR即等于th,然后调整th=th±Δth,重复上述步骤即可求得另一个th下对应的n1和n2值,从而最终获得完整的n1-th关系曲线和n2-th关系曲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火灾全过程作用的型钢混凝土梁性能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对所述外界降温阶段与火灾后阶段破坏的临界荷载比n1和火灾后剩余承载力系数kr进行参数分析,获得主要参数影响规律,引入临界荷载比比值k=n1/n2与火灾下研究成果进行衔接,其中k<1,最终提出工程常用参数范围内临界荷载比n1和火灾后剩余承载力系数kr实用计算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054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