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规模化应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1773.2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4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成少安;刘伟凤;郭剑;岑可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88 | 分类号: | H01M4/8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规模化 应用 微生物 燃料电池 阳极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表面处理方法,属于新能源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简称MFC)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为催化剂,直接将储存在废水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污水处理、电解制氢、微生物传感器、海水淡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密度很低,且制造成本较高,大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如何提高MFC的产电性能是实现该技术实用化的关键。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肩负着附着微生物并传递电子的作用,是决定MFC产电能力的重要因素。微生物的生长和附着、有机物的氧化速率和电子传递效率都与阳极材料性质密切相关。目前最常用的阳极材料主要是碳基材料,如碳布、碳毡、碳纸、石墨棒(片)、碳纤维刷等。然而,普通碳材料表面的电催化活性以及电子传递能力都较差,造成了较大的阳极活化过电势。因此为了降低阳极活化过电势,进一步提高阳极的产电性能,必需对阳极材料表面进行处理或者修饰。已有报道的阳极处理方法包括高温氨气处理、HNO3 或H2SO4强氧化处理、在阳极表面嵌入碳纳米管、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等。这些方法虽然能提高阳极的产电性能,但制作过程复杂,往往需要特殊设备,且制作成本较高,因此难以大规模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规模化应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处理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功率输出,易于实现大规模应用,为MFC的扩大化和实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发明的阳极处理方法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可规模化应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碳材料置于体积分数5%~60%的异丙醇溶液中浸渍8~24 h;
(2)将步骤(1)所得碳材料用去离子水冲洗5~10次后,置于烘箱中,在80~150oC下完全烘干;
(3)将步骤(2)所得样品制成电极形状,置于阳极倒出液或甲酸溶液中浸渍8~12h;
(4)将步骤(3)所得的样品用去离子水冲洗5~10次后,置于烘箱中,在80~110oC下烘干6~8h,即得到处理好的阳极材料;
所述甲酸溶液质量浓度为10%~8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17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