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沉砂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2776.8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1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岳祖岩;魏翠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金桥给水排水设计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8 | 分类号: | B01D21/08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张真 |
地址: | 73003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砂沉淀池处理工艺,尤其涉及高含砂量水的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北方取水水源含沙量较高,当提升泵扬程较高,特别是使用多级泵后,由于泥砂的存在,对水泵磨损较大,造成水泵检修及更换配件较为频繁,给正常的生产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且当输水管线起伏不平时,容易造成管道堵塞,同时也会造成后续水处理构筑物运行负荷增大,处理效果差。一体化沉沙沉淀池针对此状况设计,用于高含砂量水的预处理工艺,可用于泵前池进水的预处理,减小水泵叶轮的磨损;或用于市政及工业水厂的预处理,减小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负荷,降低运行费用,保证出水水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一体化沉砂沉淀池。以解决问题高含砂量水对水泵磨损较大,造成水泵检修及更换配件较为频繁,给正常的生产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当输水管线起伏不平时,容易造成管道堵塞,同时也会造成后续水处理构筑物运行负荷增大,处理效果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体化沉砂沉淀池,其主要特点是在同一池体内包括有在池体前端进水口处设有进水区,在进水区内设有穿孔配水系统,在进水区后设有沉砂区,在沉砂区之后设有反应区、沉淀区,在池体后端设有集水区。
所述的一体化沉砂沉淀池,所述的沉砂区为指型集水槽出水或矩形堰出水,沉砂区每格宽度4~10m,长宽比≥5;池内设有排砂使用的机械除砂装置。
所述的一体化沉砂沉淀池,所述的沉砂区内被处理水的停留时间为2.0~3.0h。
所述的一体化沉砂沉淀池,所述的反应区为竖井流式网格反应池,池内设有三段反应池,池内被处理水的反应时间为15~30min,竖井平均流速:前段和中段为0.15~0.10m/s,末段为0.15~0.12m/s。
所述的一体化沉砂沉淀池,所述的沉淀区池体宽度与沉砂区及反应区相同,沉淀区上部设有出水堰,中部设有斜管,下部设有机械排泥或穿孔管排泥;负荷为5.0~9.0m3/(m2·h)。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一体化沉砂沉淀池工艺是针对高含砂量水的处理工艺,可用于泵前池进水的预处理,减小水泵叶轮的磨损;或用于市政及工业水厂的预处理,减小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负荷,降低运行费用,保证出水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见图1,图2,一种一体化沉砂沉淀池,在同一池体内包括有在池体前端进水口处设有进水区1,在进水区1内设有穿孔配水系统1-1,在进水区1后设有沉砂区2,在沉砂区2之后设有反应区3、沉淀区4,在池体后端设有集水区5。在进水区1、沉砂区2、反应区3、集水区5均设有排空管道,沉淀区4设有排泥管道与排放管道连通。
所述的沉砂区2为指型集水槽出水或矩形堰2-1出水,沉砂区每格宽度4m,长宽比≥5;池内设有排砂使用的机械除砂装置2-2。
所述的沉砂区2内被处理水的停留时间为2.0h。
所述的反应区3为竖井流式网格反应池,池内设有三段反应池,前段反应池3-1,中段反应池3-2,末段反应池3-3,池内被处理水的反应时间为15min,竖井平均流速:前段和中段为0.15m/s,末段为0.12m/s。
所述的沉淀区4池体宽度与沉砂区2及反应区3相同,沉淀区4上部设有出水堰4-1,中部设有斜管4-2,下部根据水量及池体宽度设有机械排泥或穿孔管排泥;负荷为5.0m3/(m2·h)。
实施例2,见图1,图2,一种一体化沉砂沉淀池,在同一池体内包括有在池体前端进水口处设有进水区1,在进水区1内设有穿孔配水系统1-1,在进水区1后设有沉砂区2,在沉砂区2之后设有反应区3、沉淀区4,在池体后端设有集水区5。在进水区1、沉砂区2、反应区3、集水区5均设有排空管道,沉淀区4设有排泥管道与排放管道连通。
所述的沉砂区2为指型集水槽出水或矩形堰2-1出水,沉砂区每格宽度10m,长宽比≥5;池内设有排砂使用的机械除砂装置2-2。
所述的沉砂区2内被处理水的停留时间为3.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金桥给水排水设计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金桥给水排水设计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27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提醒系统及安全提醒方法
- 下一篇:光学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