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硒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3676.7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2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忻;武鹏旭;刘洪亮;马旭颐;路清梅;张久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9/02 | 分类号: | C01B19/02;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纯 纳米 粉末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纯硒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单质硒是一种重要的元素半导体材料,并且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电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等特性, 可用于太阳能电池、整流器、光敏元件,硒鼓等光电子领域,电解锰行业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合成其它硒化物的首选材料。而且硒还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和免疫调节剂。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纯度纳米硒及其化合物材料在现在的高科技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领域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合成其他功能材料如CdSe、Ag2Se、PbSe等的首选物质是组装纳米功能器件、光电器件结构Se纳米线在功能器件开发和超大规模集成研究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硒的量子限域效应和独特的各向异性特点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新一代的纳米光电子器件的构筑单元,在构建纳米尺度的电学、光电器件、非线性光学材料及光催化材料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这些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电、磁性质, 在精密仪器、航天和电子等领域广泛用于传感器、微激光器及原子探针等光学仪器和光度计,其优越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在纳米器件领域的潜在应用,已经成为纳米材料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管、纳米棒、纳米晶等领域利用液相合成技术、气相沉积(CVD)和微乳液法。超声法化学法、等,Se 纳米晶的制备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如利用激光烧蚀法和电化学法。L. Qi等在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溶液中制得一维纳米线;Y. N. Xia小组利用葡萄糖还原Na2SeO3制备单质硒纳米管;Y.Xie等采用气相沉积技术在300℃制得硒纳米带;C. N. R. Rao等分别通过NaBH4还原硒粉和 [(CH3)N]4Ge4Se10热解技术得到单质的硒纳米棒。 但这些方法仍然存在设备要求高、工艺复杂、使用表面活性剂导向或复杂的硒前驱体等诸多问题和不足,材料体系不稳定, 易团聚,亟待开发安全,简单的硒纳米合成技术。
传统的硒纳米粉末制备方法很难制备出在100nm以下较大尺度范围内晶粒尺度可控的高纯硒纳米粉末。而蒸发冷凝法制备纳米材料发对环境污染少、成本较低、易于工业化生产,与其它的制备方法相比蒸发冷凝法制备的纳米粉体纯度高、晶型好、单分散、团聚程度低且粒径可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纯硒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实现了颗粒粒径的控制,且工艺简单。
本发明采用惰气保护-直流电弧蒸发冷凝制备硒纳米粉末材料,具体步骤如下:
采用直流电弧蒸发冷凝设备,以单质非金属高纯硒块(纯度为99.999%)为阳极,金属钨为阴极,在氩气气压为0.1-0.5MPa的气氛中,反应电流40~80A,阳极与阴极间电压为40~60V,反应时间为20~40min,制备硒纳米粉末;
其中,所述的硒纳米粉末的粒径为20~100n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经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等检测为单一硒(Te)物相,化学纯度达到99.999%。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制备的硒的粉末X射线谱图。
图2、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硒粉末的TEM照片。
图3、实施例2制备的纳米硒粉末的TEM照片
图4、实施例3制备的纳米硒粉末的TEM照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采用直流电弧蒸发冷凝设备,以单质非金属硒块(纯度为99.999%)为阳极,金属钨为阴极,在氩气气压为0.1MPa的气氛中,反应电流40A,阳极与阴极间电压为40V,反应时间为40min,制备20~50nm 的硒纳米粉末;
硒纳米粉末的X射线谱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知,样品为Te纯相,衍射峰强度高,结晶良好。经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表明,该粉末的化学纯度达到99.999%。粉末的TEM分析结果(图2)表明,硒纳米粉末的粒径为20~50nm。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36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机两流板坯连铸机
- 下一篇:多工位冷镦机切刀模座与模垫板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