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前照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4877.9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1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裕己;横井正一郎;大石和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17/00;F21W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陈波;朱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前照灯 | ||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具体涉及将具有用于切换从光源射出的光的遮光量的可动遮光罩和驱动可动遮光罩的致动器的光量控制机构装配到光源单元,以实现小型化和结构简单化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前照灯中,在例如由灯罩和灯壳构成的灯具外框的内部,配置着具有光源的灯具单元。
在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单元中,设置有用于控制从光源射出的光量的光量控制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
光量控制机构具有用于改变从光源射出的光的遮光量的可动遮光罩和驱动可动遮光罩的致动器。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中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中,例如,通过使可动遮光罩转动到第一位置而切换至照射较近距离的近光用照射模式,通过使可动遮光罩转动到第二位置而切换至照射较远距离的远光用照射模式。
光量控制机构的可动遮光罩和致动器分别被支承于不同的构件上,例如被支承于连结板、固定臂、光源单元、透镜支架等之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59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191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35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如上所述,光量控制机构的可动遮光罩和致动器分别被支承于不同的构件上。
因此,随着零件数目增多,各构件的配置空间也将增大,由此出现了相应地给车辆用前照灯小型化造成障碍,并阻碍了结构简化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将结构简化的小型化车辆用前照灯。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特征在于,在由具有开口的灯壳和用于覆盖上述灯壳的上述开口的灯罩构成的灯具外框的内部,配置有灯具单元,其中,上述灯具单元具有:具备光源的光源单元;光量控制机构,该光量控制机构具有用于切换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的遮光量的可动遮光罩,和驱动上述可动遮光罩的致动器;和将由光源射出的光进行投影的投影透镜,上述光量控制机构装配在上述光源单元中。
根据这样的车辆用前照灯,光量控制机构的可动遮光罩和致动器均装配在光源单元中,因此无需用于分别装配光量控制机构的致动器和可动遮光罩的专用构件。因此,能够相应简化车辆用前照灯的结构,从而实现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优选为将上述光量控制机构从上方装配到上述光源单元中。
由此能够实现光量控制机构在光源单元中的装配性的提高,进而能够通过提高装配作业的可操作性,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更优选为设置有用于把持上述投影透镜的透镜支架,上述透镜支架从上方装配到上述光源单元中。
由此能够实现透镜支架在光源单元中的装配性的提高,进而能够通过提高装配作业的可操作性,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更优选为设置有用于将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向上述投影透镜反射的反射镜,上述反射镜从上方装配到上述光源单元中。
由此能够实现反射镜在光源单元中的装配性的提高,进而能够通过提高装配作业的可操作性,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图6均表示本发明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整体纵剖视图。
图2为灯具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灯具单元的立体图。
图4为光量控制机构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5为光源单元中装配有光量控制机构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光源单元中装配有光量控制机构和透镜支架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车辆用前照灯
2 灯壳
3 灯罩
4 灯具外框
7 灯具单元
8 透镜支架
9 投影透镜
10 反射镜
11 光源单元
19 光源
20 光量控制机构
22 致动器
24 可动遮光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优选实施方式。
车辆用前照灯1分别安装于车身前端部的左右两端。
如图1所示,车柄车辆用前照灯l具备前方具有开口的灯壳2和用于封闭灯壳2的开口的灯罩3。由灯壳2和灯罩3构成灯具外框4,灯具外框4的内部空间形成为灯室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48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