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废弃食用油制备的烘干型醇酸树脂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5649.3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9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饶保林;徐旭;黄超;梁金兴;凌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3/672 | 分类号: | C08G63/672;C09D16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废弃 食用油 制备 烘干 醇酸树脂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醇酸树脂,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废弃食用油制备的低成本烘干型醇酸树脂及应用。
背景技术
醇酸树脂是一种用脂肪酸改性的聚酯树脂,其中脂肪酸含量为30~75wt%,是涂料工业的重要基础树脂之一。醇酸树脂按照干燥方式可分为气干型和烘干型两种类型。传统的醇酸树脂主要采用亚麻油、蓖麻油、豆油、梓油、桐油等含有大量不饱和键的干性植物油或植物油酸来引入脂肪酸。气干型醇酸树脂主要通过脂肪酸中的不饱和键在催干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交联反应形成固体漆膜。烘干型醇酸树脂则需要与氨基树脂、聚氨酯树脂等交联树脂配合使用,通过高温烘烤时发生的缩聚交联反应转变为固体漆膜,其干燥特性主要取决于与之配合的交联树脂,而并非取决于脂肪酸中的不饱和键,因此在制备烘干型醇酸树脂时,可以采用价格较低的低碘值油脂来替代干性植物油或植物油酸,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废弃食用油是人们在餐饮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废弃的油脂,俗称地沟油、潲水油、泔水油、老油、下脚油等,回收价格低廉。回收的废弃食用油粗品中含有各种杂质,如水分、固态物质、胶质粘液、游离脂肪酸、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低聚物、过氧化物等,根据不同的来源,杂质的组成与含量虽然有很大区别,但经过脱水、过滤、脱胶、脱色、脱臭等精制工序简单处理后,其主要成分是三甘油酯、游离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低聚物,含量已达98%以上,碘值在70~110g/100g之间,无需进一步加工即可直接用于制备醇酸树脂。采用价格低廉的废弃食用油,不仅可以降低醇酸树脂的制造成本,还可以通过提高废弃食用油的回收利用价值,引导废弃食用油离开餐桌,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目前市面上还没有采用废弃食用油制备的烘干型醇酸树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废弃食用油制备的低成本烘干型醇酸树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烘干型醇酸树脂,其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成:废弃食用油15~35份、多元醇8~15份、催化剂0.01~0.02份、二元酸或酸酐12~20份和兑稀溶剂45~55份。
所述废弃食用油为在餐饮业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的地沟油、潲水油、泔水油、老油和下脚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多元醇为甘油、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催化剂为氢氧化锂、环烷酸锂、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二元酸或酸酐为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酸酐和反丁烯二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兑稀溶剂为甲苯、二甲苯、200号溶剂油、190号溶剂油、乙酸乙酯、乙二醇甲醚和乙二醇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烘干型醇酸树脂的生产工艺与一般的醇酸树脂的生产工艺没有实质性区别,包括:醇解、酯化、缩聚、稀释等工序。
本发明所用废弃食用油的精制工艺与一般的废弃食用油的精制工艺没有实质性区别,包括:脱水、脱胶、过滤、脱色、脱臭等工序。
本发明的醇酸树脂主要应用于配制各种烘干型醇酸清漆、醇酸磁漆、醇酸覆盖漆等涂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烘干型醇酸树脂由于采用价格低廉的废弃食用油替代传统配方使用的植物油或植物油酸,平均每吨产品可以降低成本1500元左右,且采用本发明的醇酸树脂与氨基树脂、聚氨酯树脂等交联树脂配合所配制的涂料,所得漆膜的性能不低于现有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下面以制备1000kg本发明的烘干型醇酸树脂为例,其制备原料重量份为:废弃食用油(地沟油270kg)27份、多元醇(季戊四醇62kg+二甘醇53kg)11.5份、催化剂(氢氧化锂0.12kg)0.012份、二元酸或酸酐(邻苯二甲酸酐160 kg)16份和兑稀溶剂(200号溶剂油200kg+二甲苯305kg)50.5份。
制备烘干型醇酸树脂的具体步骤为:
⑴ 将270kg地沟油粗品投入反应釜,开动搅拌后加入8kg自来水,磷酸0.27kg,升至65℃搅拌0.5小时后停止搅拌,静置1小时后放掉物料下层的水相;重新开动搅拌,加入11kg活性白土,升至100℃搅拌0.5小时后趁热过滤装桶备用,即制得经过脱胶、脱色、脱臭处理的地沟油精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56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