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实现2D/3D转换的光栅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5714.2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5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爱;林锑杭;郭太良;叶芸;周雄图;徐胜;胡利勤;胡海龙;姚剑敏;林志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G02B5/18;G09F9/33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转换 光栅 装置 包含 显示器 | ||
1.一种可实现2D/3D转换的光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框形机架;
两光栅回收导轨,相对设置于所述框形机架内左右两侧;
一柔性狭缝光栅,所述柔性狭缝光栅由若干个等长度且等宽度的柔性挡光片组成,所述柔性挡光片等间距平行排列;
一上定位器,与所述光栅回收导轨垂直设置,所述上定位器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片连接于所述光栅回收导轨上方;
一下定位器,与所述上定位器平行设置,所述下定位器两端分别与所述光栅回收导轨滑动配合,所述下定位器包含若干个通孔以利于所述柔性挡光片穿过;
一光栅张紧加重单元,平行设置于所述下定位器下方,并与所述柔性挡光片固定连接;以及
若干个光栅回收单元,所述光栅回收单元与所述若干个柔性挡光片上端一一对应连接,以利于带动所述柔性狭缝光栅、下定位器和光栅张紧加重单元沿着所述光栅回收导轨卷起或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2D/3D转换的光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张紧加重单元包括一光栅张紧重力杆、若干个光栅张紧弹簧和回收推动片,所述若干个光栅张紧弹簧的上端通过所述回收推动片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若干个柔性挡光片的下端,所述若干个光栅张紧弹簧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光栅张紧重力杆,用于保证所述若干个柔性挡光片在卷起和展开时均匀受力;所述光栅张紧重力杆与所述下定位器平行设置,两端与所述光栅回收导轨配合连接或悬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2D/3D转换的光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回收单元包括一发条弹簧和相对应的尺盒,所述发条弹簧设置于所述尺盒内;其中,所述发条弹簧外端部连接所述柔性挡光片,内端部固定于所述尺盒中心;所述若干个光栅回收单元等间距固定于所述框形机架上,其排列周期等于所述柔性狭缝光栅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2D/3D转换的光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回收单元包括一设置有凹凸器的光栅回收轴、一传动机构和一光栅回收电机,所述光栅回收电机与所述光栅回收轴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实现2D/3D转换的光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器中等宽度的凹槽和等宽度的凸槽间隔排列,所述凹凸器周期等于所述柔性狭缝光栅周期;所述凹凸器中的凹槽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柔性挡光片宽度,且小于所述凹凸器周期;所述凹凸器中的凸槽宽度等于或小于两相邻柔性挡光片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2D/3D转换的光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器的形状为固定矩形杆或圆柱杆且包含若干个等宽度且等间隔排列的凹槽,所述上定位器的凹槽周期等于所述柔性狭缝光栅周期,所述上定位器的凹槽宽度等于所述柔性挡光片宽度;所述上定位器固定于所述框形机架上或通过轴承铰接于所述框形机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2D/3D转换的光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器的形状为固定矩形杆或圆柱杆且包含若干个等宽度且等间隔排列的凹槽,所述下定位器的凹槽周期等于所述柔性狭缝光栅周期,所述下定位器的凹槽宽度等于所述柔性挡光片宽度;所述下定位器的凹槽中心线与所述上定位器凹槽中心线一一对应。
8.一种包含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实现2D/3D转换的光栅装置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LED显示屏,用于显示2D或3D模式的图像或视频信号;以及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2D或3D模式控制所述光栅装置的收起或展开状态;其中,所述可实现2D/3D转换的光栅装置设置于所述LED显示屏前方,与所述LED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为d:d=7×D×Wp/180;其中,D为用户最佳观看距离,Wp为所述LED显示屏中相邻子像素点距;所述光栅装置与所述LED显示屏之间的距离d大于所述LED显示屏中相邻子像素点距Wp的10倍,即d≥10W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57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