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MBBR/A应用于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6562.8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0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昆;周合喜;杨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相昆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bbr 应用于 低碳氮 城市 污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污水处理领域,特别针对目前脱氮除磷效果较差的低C/N城市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环境压力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高效稳定运行,能够使污水资源化再利用,有效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实现水的健康可持续循环。
一方面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污水量逐渐增大,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实际表现为低C/N的性质,这就导致脱氮过程中有机碳源相对不足,脱氮效率低下,与出水TN达标相矛盾。另一方面,传统的单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比如A2O)中聚磷菌、反硝化菌、硝化菌等共存于同一活性污泥系统,必然存在硝化菌与聚磷菌的不同泥龄(SRT)之争,使除磷和硝化相互干扰,同时因为硝化菌是自养型专性好氧微生物,反硝化菌和聚磷菌是异养型兼性菌,系统的厌氧/缺氧/好氧交替的运行工况虽有利于反硝化和除磷,但是对硝化菌的生长确是不利的环境。
按照传统的除磷理论,碳源存在于缺氧段或者硝酸盐存在于厌氧段都会导致反硝化菌与DPB对电子受体硝态氮或对碳源的竞争,从而降低DPB的选择性优势,影响除磷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城市生活污水低C/N的性质导致脱氮过程中有机碳源相对不足,脱氮效率低下以及生物除磷效果较差的问题,而提出A/MBBR/A低C/N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中的A/MBBR/A低C/N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城市污水经一级处理系统,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及一部分有机物,而后通过进水池进入生化处理系统;
二、首先进入厌氧池,与二沉池回流污泥混合,在搅拌的作用下,达到完全混合状态,其中厌氧池的HRT为1.5~2.5h,DO维持在0~0.2mg/L;
厌氧池内主要进行反硝化聚磷菌厌氧释磷,同时一部分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或者自身摄入体内;
三、经步骤二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中沉池,在中沉池内沉淀20~40min后,上清液进入MBBR系统,而下层沉泥通过污泥泵输送至缺氧池;
中沉池的主要作用是泥水分离,为释磷后反硝化聚磷菌直接进入缺氧段提供可能。
四、经步骤三处理后的污水,进入MBBR系统,在载体表面固着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行硝化作用,把氨氮氧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其中MBBR系统中HRT5.5~6.5h,DO为2mg/L~4mg/L,出水;
MBBR系统内,由于载体表面固着硝化细菌,能够利于长泥龄的硝化菌的生长,避免了传统除磷工艺排泥造成生物减少的影响,能够良好的发挥硝化菌作用,提高硝化效果,更好的保障反硝化脱氮;
此段还存在少量的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能够一定的程度上降解部分有机物,减轻后续处理负荷;
五、经步骤四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缺氧池,与中沉池输送的释磷污泥混合,在外界搅拌的作用下,达到完全混合状态,反硝化聚磷菌在此阶段进行反硝化脱氮吸磷,完成脱氮除磷的生物功能,其中缺氧池的HRT为1.5~2.5h,DO控制低于0~0.5mg/L;
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反硝化脱氮和聚磷菌的吸磷提供碳源,自身得到降解,达到去除的目的;
六、经步骤五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二沉池,沉淀后排放,其中二沉池的HRT为1.5~2.5h,二沉池排出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厌氧池,回流比为20%~50%,剩余部分富磷污泥经后续处理后排放;
完成A/MBBR/A低C/N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处理的过程。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理论基础:本发明方法所采用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池、生化系统和二沉池,其中生化系统包括:厌氧池、MBBR系统和缺氧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相昆,未经李相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65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水龙头阀门手柄
- 下一篇:防风化膜片气动薄膜执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