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车体铝型材构件调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7860.9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7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谷诤巍;马东;卢睿;王刚;徐虹;李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3/00 | 分类号: | B21D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车体 铝型材 构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车体铝型材构件调修装置,属于型材弯曲成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型材零件具有轻量化并能满足较高的刚度要求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航空航天器、汽车、轨道车辆等的骨架零件。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铁路交通的投入,动车、高铁等高效快速的轨道车辆得以加速发展,为了减轻车身的重量,降低整体能耗,铝型材在轨道车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轨道车辆车体中,铝型材构件的成形精度直接影响车体的装配精度和整车质量。而铝型材在弯曲成形后,构件的产品质量和尺寸精度经常达不到车体装配要求,需要对构件进行调修整形。传统的调修方法中没有专用的调修装置,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根据经验对构件进行调修,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调修的效果也不好,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曾开发过一些调修装置,但这些调修装置大多是专用的,用于调形的各限位圆柱位置固定不变,因此一台调修装置只能用于调修一种特定轮廓形状的铝型材构件,不同轮廓形状的构件就要制造不同的调修装置,大大增加了车辆的制造成本,而且固定不动的调形圆柱还经常会划伤型材构件表面,破坏构件的外观质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轨道车辆车体铝型材构件调修装置,能够调修不同轮廓形状的铝型材构件,大幅节省了车辆制造成本,同时可以防止型材构件表面划伤,显著提高构件外观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车体铝型材构件调修装置,目的在于解决传统调修装置调修对象单一、构件调修后表面划伤等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车体铝型材构件调修装置,主要由千斤顶(1)、基座(2)、调形定位机构(3)、压料机构(4)和垫板(5)组成。所述的调形定位机构(3)主要由左右对称的四个滚轮系统(7)组成,各滚轮能够绕自身中心轴转动,与构件接触部分为滚动摩擦,不会划伤构件表面,而且各滚轮系统(7)可以沿基座(2)的T形槽前后移动。调修前根据构件的轮廓形状调整各滚轮的前后位置形成调修的目标弧面,然后把构件贴靠在滚轮上,由千斤顶(1)对构件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弯曲变形,把其外形轮廓修正到设计的轮廓形状,满足轮廓精度要求。
所述的垫板(5)的底面与螺栓(6)连接,通过螺栓(6)来调整垫板(5)的高度位置,使放置其上的构件的中心与千斤顶(1)的压力中心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压料机构(4) 可向下移动压紧构件,防止构件调修时向上翻转,此外,若构件侧壁不平整,可启动液压油缸(9)向下推动压块(10)压平构件侧壁。
与传统的调修装置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调修装置具有诸多优点。
一方面,能够调整滚轮系统(7)的前后位置来调修不同轮廓形状的构件,节省了制造成本,而且滚轮系统(7)的滚轮可绕自身中心轴转动,与构件接触部分为滚动摩擦,可防止滚轮表面划伤构件;另一方面,能够调整垫板(5)的高度位置,使千斤顶(1)和构件的中心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保证构件在调修过程中不偏心,同时压料机构(4)能够向下压紧构件,防止调修过程中构件翻转,此外,压料机构(4)端部的液压油缸(9)能够单独向下推动压块(10)对构件侧壁施加额外的调修压力,保持了构件侧壁表面的平整。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调修装置的结构原理图。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型材调修装置的基本结构图,图2是构件的调修原理图,图3是调形定位机构图,图4是压料机构图。
其中:1、千斤顶,2、基座,3、调形定位机构,4、压料机构,5、垫板,6、螺栓,7、滚轮系统,8、位置调整机构,9、液压油缸,10、压块,11、螺杆,12、顶丝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装置进行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78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肯特型梨形卸扣的锻造方法
- 下一篇:锂电池干燥注液系统及干燥注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