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实时检测聚变堆第一壁损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8078.9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4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汪卫华;杨锦宏;麻晓敏;祁俊力;张强华;储德林;邓海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21B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卢纪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光学 相干 层析 技术 实时 检测 聚变 第一 损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相干层析(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检测托卡马克聚变堆第一壁损伤领域,具体利用从第一壁背向散射光与参考光的干涉,通过图像处理与识别实现对第一壁损伤的实时检测。
背景技术
未来聚变堆第一壁材料问题是实现磁约束聚变的瓶颈问题之一。托卡马克聚变堆中,第一壁除受到高温等离子体发射的高能中子(14MeV)、氦原子(3.5MeV)、光子能量(均匀地沉积在第一壁上,约占全部表面热负荷的20~60%)的强辐照作用外,还会受到高能逃逸粒子流的撞击,特别是等离子体放电或等离子体破裂时,产生大量高能逃逸电子撞击第一壁表面材料,造成严重的局部损伤,从而使部件丧失功能而需要更换。例如ITER规模的实验堆,放电破裂、等离子体熄灭、VDE事件等,破裂时的能量损失包括热猝灭和电流猝灭两个阶段,热猝灭阶段(~1毫秒),约95%的等离子体内能所产生的高热负荷作用到第一壁上。电流猝灭阶段(几十毫秒),高达~70%的等离子体电流(~15MA)转化为逃逸电流,库仑碰撞雪崩效应将部分电子加速至相对论速度,形成能量高达~50MeV逃逸电子打在面向等离子体部件上,且偏滤器位形使逃逸电子能量沉积呈显著局域化,对第一壁造成严重的局部损伤。
此外,来自聚变堆芯部的稳态能流、粒子流造成中子辐照损伤,氢脆(D、T),氦脆和气体肿胀。如第一壁钨材料,其表面会发生捕获聚集、长大起泡甚至形成表面纳米丝状结构,降低了表面热导率,增大熔化可能性。因此,聚变堆运行时需要具有在线检测第一壁表面状况的手段,这对聚变堆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第一壁表面损伤进行检测的有效方法大多处在研发阶段,调研情况表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采用基于原位和高时间分辨率方法研究材料刻蚀、迁移、再沉积机制;采用散斑干涉仪检测材料表面刻蚀形貌;运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对共沉积层化学成分变化和H滞留含量的原位监测;利用CdTe半导体探测器和BGO闪烁体诊断系统,探测逃逸电子对第一壁材料产生的硬X射线轫致辐射;利用红外测量与数字图像相关分析的光学应变分布测量方法;利用电磁超声无损检测界面缺陷与第一壁层厚变化;利用多光谱偏振光检测第一壁光学常数变化。
现有的光学相干层析技术主要运用于生物医学方面,关于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应用于金属材料损伤检测的报道很少。OCT应用低相干干涉原理,通过将样品的背向散射光与已知光程的参考光进行比较,只有与参考光等光程位置处的背向散射光才能产生干涉信号,该信号的幅度反映了样品中该位置处的结构特征。现有的检测方法难以实现高能粒子对第一壁内部损伤的实时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实时检测聚变堆第一壁损伤的方法,基于OCT技术,通过对第一壁的三维成像,实时呈现托克马克反应堆第一壁内部结构及表面损伤的实时检测。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实时检测聚变堆第一壁损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考虑纵向分辨率与脉宽成正比,与中心波长成反比,灵敏度与中心波长成正比,为了提高灵敏度与纵向分辨率,选择近红外波段宽带低相干光源;近红外波段的低相干光源作为入射光源,如840nm、1300nm超发光二极管(SLD)光源;
S2:设置光纤耦合器。选择与光源相匹配的光纤耦合器,如2×2单模光纤单窗宽带耦合器;
S3:光源发出的宽带低相干光经过光纤耦合器后分成两束,其中一束经过参考臂的扫描系统反射形成参考光,另一束经过物镜聚焦到托克马克第一壁内部,其背向散射光与参考光在光纤耦合器处重新汇合;
S4:在样品臂和参考臂的光纤出射端,采用自聚焦透镜作为准直器,产生平行光;
S5:参考臂主要用来产生光程差及差频信号,出射光经过准直后垂直射入平面镜后返回,参考臂步进电机的来回扫描产生的光程变换和匹配样品臂的光程,当参考臂和样品臂的光程差小于相干长度时,便会产生干涉信号;
S6:测量从第一壁(包括内部)反射回来的光延迟,纵向移动参考镜,使参考光与信号光产生干涉,记录参考镜的空间位置,便可得到第一壁及其内部相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
S7:耦合器的输出是参考光与背向散射光的相干迭加,由光电探测器探测,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前置放大、带通滤波等过程来增强信号,削弱噪声,然后由AD采样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在计算机中,最后由软件实现信号处理与图像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80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绞车式拖缆试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对棉纱进行假捻加工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