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液压动汽车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8699.7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4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7/14 | 分类号: | B60K17/1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2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液压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轮,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动汽车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车轮主要有传统汽车轮和电动汽车轮,其中传统汽车轮由车胎和车轮组成,车胎又分内胎和外胎,车轮分轮毂和轮辋两部分,车轮与传动轴相连,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通过变速箱、离合器、差速器和传动轴等将力矩传送到车轮,从而驱动车轮运动,由于该种驱动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机械传动,会造成大量的能量损耗,同时变速器、离合器、差速器和传动轴的使用也会造成生产、制造成本增加等问题,经济效益不太理想;而电动汽车轮则直接把电动机安装在轮子上,通过电动机直接驱动汽车的行驶,省去了大量的机械传动,能量消耗较少,但会出现在大负载下汽车不易启动、刹车制动惯性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液压动汽车轮,以解决汽车使用传统汽车轮能量消耗大和使用电动汽车轮传动力矩小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液压动汽车轮,包括配油支撑轴、液压驱动马达、连接模块和汽车轮胎,液压驱动马达套在配油支撑轴并绕配油支撑轴转动,液压驱动马达上的配油盘与配油支撑轴上的高压油配油孔和低压油配油孔连接,汽车轮胎通过连接模块固定在液压驱动马达上。
上述的液压驱动马达为壳转式内曲线液压马达,包括配油盘、柱塞、滚轮、径向柱塞孔盘和外壳,外壳在内曲线与滚轮的作用下绕轴体旋转,在外壳上开有花键。
前述的连接模块内圈开有三个以上的花键孔,外圈形状跟传统车轮的轮辋形状一样,汽车轮胎安装在连接模块上。
前述的连接模块与液压驱动马达为花键连接,在花键连接面的垂直方向再用螺杆将其紧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传统汽车轮和电动汽车轮相比,该液压动汽车轮能够很好的克服汽车使用传统汽车轮和电动汽车轮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汽车行驶时不仅能够提供高转速的大力矩,而且具有传动稳定、能量消耗少的特点,并且能实现车轮正反转和无级变速,解决了汽车使用传统汽车轮和电动汽车轮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本发明实用价值高,生产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经济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布局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连接模块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液压驱动马达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液压驱动马达配油盘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新型液压动汽车轮由配油支撑轴1、液压驱动马达2、连接模块3和汽车轮胎4组成。
配油支撑轴1一端开有高压油腔10,另一端开有低压油腔11,在高压油腔10内开有高压油配油孔13,在低压油腔11内开有低压油配油孔14,以向液压驱动马达2的配油盘5通入和回流高、低液压油液。
液压驱动马达2为壳转式内曲线液压马达,套在配油支撑轴1上,包括配油盘5、柱塞6、滚轮7、径向柱塞孔盘8和外壳9,外壳9在内曲线与滚轮7的作用下绕轴体旋转,在外壳9上开有三个花键。
连接模块3内圈开有三个花键孔,与液压驱动马达2用花键连接,同时在花键连接面的垂直方向再用螺杆12将其紧固,不仅能传递高转速的大力矩,而且可防止连接模块3与液压驱动马达2的轴向相对移动,保持力矩传递的稳定性;连接机构外圈形状跟传统车轮的轮辋形状一样,可将汽车轮胎安装在上面。
工作时,汽车主体部分通过配油支撑轴1上的高压油配油孔10向驱动液压马达2的配油盘5通入高压油液,使柱塞6、滚轮7和径向柱塞孔盘8组成的柱塞系统往复运动,而液压驱动马达外壳9在内曲线与滚轮7的作用下绕轴体旋转,即液压驱动压马达2的外壳体旋转,然后通过与液压马达外壳9连接的连接模块3旋转,带动外面的汽车轮胎4旋转,从而使汽车向前行驶,实现前进。当通过调节汽车主体部分的液压控制阀对液压动车轮反向通入高压油时,可使液压动车轮反转,汽车向后行驶,实现后退。同理,当汽车两边的液压动车轮的进油路通入不同的高压油时,可实现汽车两边的差速,从而实现汽车的转向。同时在液压动车轮的进油路与出油路的油压相同时,液压油不流动时,可实现液压动车轮的制动,减少了传统汽车的刹车等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86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