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电压差法配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9393.3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1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景;陈战营;方明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G01R31/36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张丽 |
地址: | 223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电压 差法配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生产领域,具体涉及蓄电池电压差法配组方法。
背景技术
阀控式铅蓄电池以其廉价、安全、不需补电解液等特点,在电动道路车辆上大量应用。电池一般需要串联成组使用,蓄电池组的整体性能取决于整组电池中性能最差的一节,如果整套蓄电池组的性能相差过大,造成该蓄电池组的离散性,从而导致了蓄电池组过早失效,寿命短,因此需要对蓄电池进行配组检测,让性能基本一致的蓄电池搭配成组,进行整体供电,以保证整个蓄电池组的性能和寿命。电动道路车辆电池一般在40Ah以上,重量和体积较大,不易搬运,电池型号和批次较多,成组数量各有不同,目前多按照容量分档的配组方法进行配组,工作强度较大,且配组产出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电池电压差法配组方法,减少配组工作中的搬运次数,提高配组产出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蓄电池电压差法配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完全充电的待配组电池进行编号;
(2)将待配组电池按其容量对应电流的1/3电流,设定放电平均终止电压为1.6~1.8V/单体进行串联放电,过程中采集每只电池的终止电压与放电时间,选取等同放电时间的终止电压为1.60-1.90V/单体的电池参与配组;
(3)对参与配组的电池进行完全充电,完全充电后静置12~48小时,分别采集每只电池的开路电压;
(4)将参与配组电池的编号、终止电压和开路电压一一对应,然后先按终止电压排序,在此排序基础上再按开路电压排序;
(5)将参与配组电池按先终止电压差、后开路电压差的配组标准进行配组、标组号标记,额定电压2V/只的单体电池配组标准:成组电池数量X≤30只,终止电压差≤0.06V,开路电压差≤0.01V;成组电池数量30<X≤60只,终止电压差≤0.12V,开路电压差≤0.012V;成组电池数量X>60只,终止电压差≤0.2V,开路电压差≤0.015V,额定电压为单体电池倍数的电池配组标准:成组电池数量范围以单体电池成组数量除以倍数,相对应的终止电压差和开路电压差按单体电池配组标准乘以相应的倍数;
以额定电压为单体电池6倍数的12V/只电池为例,其配组标准为:
成组电池数量X≤5只,终止电压差≤0.36V,开路电压差≤0.06V;成组电池数量5<X≤10只,终止电压差≤0.72V,开路电压差≤0.072V;成组电池数量X>10只,终止电压差≤1.2V,开路电压差≤0.09V;
(6)将组号标记相同的电池搬到一起进行包装。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步骤(1)中编号和步骤(5)中的组号标记分别采用记号笔标注或贴标签形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一、本发明全过程仅需要搬动一次电池,减少工作量,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
二、本发明对每只电池进行编号,进行全程跟踪,减少差错,配组成功率可达到9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12V150Ah电池配组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1)将完全充电的999只额定电压为12V的待配组电池进行编号A001-A999;
(2)将待配组电池使用50A电流,设定放电平均终止电压为10.8V/只进行串联放电,过程中采集每只电池的终止电压V1与放电时间H,选取等同放电时间的终止电压为9.6~11.4V/只的电池参与配组;
(3)对参与配组的电池进行完全充电,完全充电后静置48小时,分别采集每只电池的开路电压V2;
(4)将参与配组电池的编号、终止电压V1和开路电压V2一一对应,然后先按终止电压V1排序,在此排序基础上再按开路电压V2排序;
(5)将参与配组电池按先终止电压V1差、后开路电压V2差的配组标准进行配组、标组号标记,以5只一组为例,根据额定电压12V/只的电池配组标准:成组电池数量X≤5只,终止电压V1差≤0.36V,开路电压V2差≤0.06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93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