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液压站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0701.4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5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耀龙;查俊;陈晓燕;刘可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N7/40 | 分类号: | F16N7/40;F16N39/06;F16N29/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液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液压站,尤其是一种用于保障电主轴或其他动静压功能部件供油和回油通畅,并可实时监测润滑供油量和回油量的智能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动静压润滑电主轴系统中,需要提供一定压力的润滑油,并将此压力润滑油从油箱中抽送到电主轴润滑通道中形成承压油膜,润滑压力油再经过回油泵回到油箱,同时从油箱中将一定压力的冷却油抽送到电主轴冷却通道中,以实时带走电主轴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出口油和油箱中的油之间的压力差及高度差,冷却出口油自行流回油箱。
通常情况下由于油箱不能做到绝对密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油箱中容易混入颗粒状的杂物。当液压站工作时,颗粒物容易在精密过滤器处产生堆积,进而发生堵塞影响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但在实际加工中,尤其是铣磨加工时,需要整个系统长时间运行,不允许液压系统发生供油故障。
另外由于电主轴高速运动,压力润滑油的温升较大,此时润滑油所产生的惯性力也较大,进而导致润滑回油不及时的问题,从而引起电主轴产生较大的热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解决液压系统供油和回油问题并实时监测润滑供油量和回油量的智能液压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液压站,包括润滑进油子系统、冷却进油子系统、润滑回油子系统和冷却回油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进油子系统包括精密过滤器组件一,所述精密过滤器组件一包括精密过滤器一、单向阀一、差动压力传感器一、单向阀二,所述冷却进油子系统包括精密过滤器组件二,所述精密过滤器组件二包括差动压力传感器二、精密过滤器二、单向阀三和单向阀四,所述润滑回油子系统包括射流器,润滑回油子系统中的压力油经过溢流减压阀三、流量计三连接到射流器,射流器中产生一个负压,所述电主轴的润滑回油通道连接射流器的负压腔接口,然后经过射流器的喷射口喷出。
优选的,所述精密过滤器组件一中的单向阀二的开启压力小于单向阀一的开启压力,当精密过滤器一发生堵塞时,单向阀二的进油压力减小,单向阀一打开旁路,保证供油通畅,差动压力传感器一发出警示信号。在完成加工后更换精密过滤器一。
优选的,所述精密过滤器组件二中的单向阀四的开启压力小于单向阀三的开启压力,当精密过滤器二发生堵塞时,单向阀四的进油压力减小,单向阀三打开旁路,保证供油通畅,差动压力传感器二发出警示信号。在完成加工后更换精密过滤器二。
优选的,所述射流器用于对电主轴润滑系统进行回油,射流器的进口流量由流量计三监测,结合溢流减压阀三和压力计三,可实时调整射流器负压腔接口的流量,负压腔接口的流量由流量计四监测。
优选的,所述润滑回油子系统中设置有丝网除沫器,所述丝网除沫器包括排气洁净器、丝网一、支架一、丝网二以及支架二,所述射流器的喷射口连接到丝网除沫器中的丝网一和丝网二之间的接口。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的精密过滤器组件包括两个单向阀,当精密过滤器发生堵塞时,差动压力传感器发出示警信号,同时旁路单向阀开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加工完成后再重新更换精密过滤器。实现液压系统供油通畅,减小停机带来的损失。
2. 本发明的润滑回油子系统中设置了射流器,所述电主轴的润滑回油通道连接射流器的负压腔接口,当润滑回油子系统中的压力油经过溢流减压阀三、流量计三连接到射流器时,射流器中产生一个负压,加快了负压腔接口上润滑回油通道的回流速度,实现液压系统的快速回油,减小润滑油的温升对电主轴精度的影响。
3. 本发明的润滑回油子系统中设置有丝网除沫器,可以将回油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消除。
4. 本发明的润滑进油子系统和润滑回油子系统共用吸油过滤器、液压泵,无需增加额外的液压泵来实现回油功能(共用液压泵),并且实际工作过程中无噪音、工作可靠、无污染。
5. 本发明结构简单,并可实时监测润滑供油量和回油量,本液压系统也可应用于其他动静压功能部件的润滑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工作回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精密过滤器组件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精密过滤器组件二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07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固焊接的钢球座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式电视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