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环硫化合物、含有该环硫化合物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及其固化物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1580.5 | 申请日: | 201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2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高日俊辅;佐藤直美;五十岚浩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艾迪科 |
主分类号: | C08G75/08 | 分类号: | C08G75/08;C08G65/22;C07D331/02;C07D409/1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吴倩;张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硫化 含有 固化 树脂 组合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环硫化合物、含有该环硫化合物和固化剂和/或能量射线敏感性阳离子引发剂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及其固化物。
背景技术
以往,透明并具有高折射率的固化物被用于透镜等光学材料。特别是与固化剂组合得到的树脂固化物由于优良的电特性、耐热性、粘接性、光学特性等,在电子材料、光学材料的领域中得到了活跃的开发。可以列举出例如半导体密封材料、液晶显示器等的防反射膜、滤色器的保护膜、光波导、照相机等光学设备中使用的透镜、反射镜以及棱镜等。
在专利文献1中报道了一种支链烷基硫化物型环硫化合物,在专利文献2中报道了一种直链烷基硫化物型环硫化合物,在专利文献3中报道了一种双酚S型环硫化合物。但是,这些化合物在耐热性方面都有问题。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报道了一种作为光学材料的含有具有高耐热性的芴骨架的环硫化合物。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在稀释剂等中的溶解性差,无法制作用于获得显示高折射率的固化物的树脂组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0715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1097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1227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2881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化性、透明性等优良、特别是在光学用途中有用的化合物以及使用了该化合物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具有特定结构的环硫化合物的溶解性优良,进而含有该环硫化合物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保存稳定性优良,其固化物具有高折射率,并且透明性优良,而且发现通过使用它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认识而完成的,因此提供下述通式(I)或(II)表示的环硫化合物。
(式中,A1和A2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其中A1和A2中的至少一个表示硫原子),Cy表示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X和Z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2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2~20的杂环基、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或卤原子,所述烷基和芳烷基中的亚甲基以及所述芳基的键合部可以被-O-、-S-或双键中断,而且,Z与相邻的Z之间可以形成芳香环。所述烷基、芳基、芳烷基、杂环基、环烷基以及相邻的Z之间所形成的芳香环可以被卤原子取代,n表示0~10的整数,p表示0~5的整数,r表示0~4的整数。而且,当n不为0时所存在的光学异构体可以是任何的异构体。)
(式中,A1和A2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其中A1和A2中的至少一个表示硫原子),Y1、Y2和Z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2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2~20的杂环基、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或卤原子,所述烷基和芳烷基中的亚甲基以及所述芳基的键合部可以被-O-、-S-或双键中断,相邻的Y1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所述烷基、芳基、芳烷基、杂环基以及环烷基可以被卤原子取代,n表示0~10的整数,q表示0~4的整数,q'表示0~8的整数(其中,q'为(x+y)×2以下),r表示0~4的整数,x表示0~4的整数,y表示0~4的整数,x与y总计为2~4。而且,当n不为0时所存在的光学异构体可以是任何的异构体。)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上述通式(I)或(II)表示的新型环硫化合物和固化剂。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上述通式(I)或(II)表示的新型环硫化合物和能量射线敏感性阳离子引发剂。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化物,其是通过将上述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加热和/或照射能量射线而得到的。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环硫化合物溶解性优良,进而含有该环硫化合物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性、保存稳定性优良,可以提供高折射率并且透明性优良的固化物。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艾迪科,未经株式会社艾迪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15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