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吸附剂的再生工艺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2060.6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6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吸附剂 再生 工艺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固体吸附剂的再生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产生气体温度为120℃以上的热等离子体;(2)直接地或间接地利用热等离子体的热量和/或活性物种的作用使固体吸附剂负载的吸附质脱附;(3)从固体吸附剂脱附的吸附质循环进入热等离子体,在热等离子体的作用下,吸附质被氧化、分解或者还原、炭化;(4)吸附质转化产物直接排放或者予以收集。
2. 一种固体吸附剂的再生装置,包括固体吸附剂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管道与固体吸附剂设备形成循环回路的等离子体发生器,所述循环回路中设有风机,循环回路上还连接有排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吸附剂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反生器包括等离子炬、等离子炉和与等离子炬连接的等离子电源;等离子炬与等离子炉直接连接,固体吸附剂设备与等离子炬通过管道连接,等离子炉与固体吸附剂设备通过管道连接,在固体吸附剂设备、等离子炬、等离子炉之间形成循环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吸附剂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炉包括炉体、上盖和出气口,炉体壁上设置有孔洞;
等离子炬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两端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
等离子炬的本体安装在孔洞中且其气流出口与炉体相通,等离子炬的本体与孔洞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固体吸附剂设备与等离子炉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等离子炬的气流入口与固体吸附剂设备通过管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吸附剂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等离子炬的本体与等离子炉的炉体水平横断面形成20度至40度向下的夹角,并且与等离子炉的炉体中轴线形成20度至40度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吸附剂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炬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炉体壁上设置有与等离子炬数量对应的相互错开的孔洞,等离子炬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孔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吸附剂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回路中还设有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体吸附剂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炉上设有下盖,所述等离子炉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换热器,换热器通过管道连接固体吸附剂设备和下盖,在固体吸附剂设备、等离子炬、等离子炉和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回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体吸附剂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连接在换热器与固体吸附剂连接的管道上或者通过管道接入换热器,再通过换热器接入循环回路。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任一项所述的固体吸附剂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回路中还设有辅助反应气体输入口;
所述循环回路中还设有过滤器,循环回路中气流循环进入固体吸附剂设备前先通过过滤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206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掺量赤泥烧结砖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升降桌或凳及可折叠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