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2829.4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8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木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流控 芯片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含基片、盖片、电极及其引线、带有分叉结构的通道,通过引线可外接电信号的若干个电极固定在基片或盖片封接侧内部或表面的接近通道的位置,通过在一个或多个电极上接入电信号,实现对微流控芯片通道内液滴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含若干个电极,其固定位置为下列位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基片内部、盖片内部、基片表面与盖片封接的一侧、盖片表面与基片封接的一侧,并且位于沿液滴运动方向接近但未到达通道分叉处的通道两侧,使液滴在未进入通道分叉之前分别经过其行进路线上与每个电极距离最小的若干个点,并且微流控芯片内液体与电极绝缘。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通道的分叉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一分二、一分三、一分多,这里的一分多指一路分为三路以上的分叉情形;通道的制作方法包括:第一种方法为在基片或盖片内部打孔;第二种方法为在基片或盖片封接侧制作凹槽,在基片与盖片黏合封接后形成可供液体流动的通道;第三种方法为前述两种方法的组合,本发明的微流控芯片可以采用这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窗与检测孔中的一种或多种、样品池与进液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品池与出液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废液池与废液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检测窗或检测孔的观察检测范围可以包含液滴在微流控芯片通道中移动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无论选择何种区域,液滴到达行进路线上与电极距离最小的点之前,必须到达可检测区域并完成位置或特性参数的检测,检测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激发荧光检测、同位素鉴别、影像识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为:使液滴在行进路线上先后依次接近:检测区域、通道在液滴行进路线上分别与每个电极距离最小的若干个点、通道分叉点,这样的位置序列在液滴行进路线上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在有多个上述位置序列的情况:每个位置序列在前后顺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包含上述三种位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为:根据已知或实时检测出的液滴特性参数,选择通道两侧或某一侧的若干个电极接通电信号,实现对液滴位置或液滴移动方向的控制,电极上外接电信号的参数范围:电压幅值在10V至5000V之间或-5000V至-10V之间、电压频率在100Hz至1MHz之间,电信号幅值与频率的选择依据包括但不限于:芯片内通道中液滴与电极的距离、微流控芯片的材质、液滴的参数、电极的形状,电信号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积分波、微分波、阶梯波以及上述多种波形的叠加或函数运算的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芯片内基片与盖片之间具有若干涂层,涂层的功能为使基片与盖片黏合封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通道内壁具有若干涂层,涂层的功能为增强液体与电极之间的绝缘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通道内壁具有若干涂层,涂层的功能为:增强通道的润滑并消除或减少液滴与通道内壁之间的浸润现象,使液滴更易于流经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电极及其引线采用印刷电路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木,未经李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282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